第659章 新内阁新首辅

作者:木子蓝色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朕提议是内外交流。”

“大家先推选一下新一届内阁的首辅!”

朱以海的内阁换届重组,并没有太过前卫,没有说选个首辅,然后让他提名新内阁成员们。

殿上一众会推大臣们,也没想到这次会变化这么大。

面对皇帝直接开始的会推第一项,推选首辅,大家也只好顺着开始商议。

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翰林学士,协理大臣徐石麒第一个提出人选,“老臣以为宋首辅在阁三年,从龙起义,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如今也年富力壮,可继续统领内阁,辅左陛下,老臣推选宋首辅连任!”

黄道周、蒋德璟等协办大学士也赞同。

宋之普才能不算很好,但他统领的内阁也是很安稳的三年,况且他还有个东林身份,若是此时去相,难免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直在琢磨皇帝的话,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既然把事情弄这么正式,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留宋之普。

而且他自反正归来后,其实在朝中完全成了孤臣,他也有意维持自己这般孤臣的定位,很少与以前的关系们再怎么往来,很忠实的充当着自己谏议大夫之职,在监督这块还是很履职的。

上任以来,都弹劾拉下上百官员。

“陛下,宋首辅确实劳苦功高,不过既然要组新一届内阁,臣以为还是当有些新气象,内阁换届更替,也能让中枢更有活力。

臣推举川陕五省经略文安之为首辅,他在西南主持一方,表现极为出色,既安稳了四川,又平定了云南叛乱,还收编了西营,击败了清军,夺回了汉中、甘肃,功绩赫赫,由他入朝,带领新内阁,辅左陛下,极为合适!”

推选文安之,是洪承畴顺着皇帝的思路找到的合适人选。

既得出身正,更得品德坚,还得有足够的功绩,而这些文安之都符合。

文安之今年五十六岁,六十不到,符合年富力壮这条,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是张国维、蒋德璟同科,进士庶吉士也是非常正的出身了。

而他在绍天朝以前,历任翰林编修、南京司业、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也都是清要之职。

何况还因薛国观构陷削籍归,反而是加分项。

弘光朝,召为詹事,不出,复拜为礼部尚书,仍不出,这也是加分项。

而后来朱以海征召,他欣然出山,孤身赴郧阳为巡按、监军,有了二破襄阳之功,后来迁偏沅巡抚,更有平定叛乱之功。而此后入四川,奉旨经略五省,这功绩就更别提了。

纵观绍天朝那些镇守一方的大臣中,没有谁的功绩比文安之更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