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要从人口多的鄂尔多斯等其它部迁一些人口进来,比如喀喇沁。
还有如巴林和扎鲁特两个曾经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现在也是很残,都远不够一万户,所以就从鄂尔多斯等部拆人过来,苏尼特这几年兼并了许多人口,现在就要把多余的全都迁去不足的部落。
这样一番整合后,从大部迁去小部的牧民,从此就换上新部落名,跟原来部落没有任何关系了。
之前鞑子把漠南蒙古编为四十九旗,另外还有内属蒙古八旗归化土默特,以及外藩察哈尔部等,把原本二十五部分成四十九旗,也是经过了一番人口的调整补充的。
但各旗人口仍然相差不小,并不一样。
而现在朱以海直接给他们来了个均人口,把原来二十五部四十九旗,加上内属、外藩旗,全整合为十八部三十六都督府了,每部整合为一个万户,一些大的部落因此被迁走了很多人口,实力削弱。
而原来一些小的部落,虽然现在人口大增,也有一万户了,但他们分成了左右两翼两个都督府不说,而且大量外来部落人口迁入,也使的他们部落不再单纯,变的更复杂。
其凝聚力反而可能下降了。
三大都护府,各统六万户,但现在又分成了十二个都督府。
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平衡。
左中右三路势力相当。
而且漠南、漠北蒙古各三个都护府,实力也相差不是太大,虽然漠南人口更多,但有瀚海沙漠,做为天然隔绝。
在青海卫藏的和硕特汗国,大约有二十万,留在天山的卫拉特四部,也是几十万。
所以漠西和漠北也大抵是势力相当。
“削腾机思苏尼特汗号,降为珲台吉,改封为恭顺郡王,入京恩养随侍。苏尼特部左右两翼各设都督府,以叟塞为右都督,以腾机思子巴图为左都督,各加诺颜,封国公。”
苏尼特抢掠来的人口、牲畜、奴隶全都归还各部。
数罪并罚,开恩十罚其一,最后总计罚苏尼特驼一千,马五千,牛一万,羊十万只。
漠北漠南蒙古各部手里的汉人奴隶,全都由皇帝出银赎回中原。
又经过数日的商议,最终确定了漠北漠北六都护府,七十二都督府的界线,各都督府的贵族们半年一会盟协商解决纠纷,各都护府的大小王公贵族们,则每年举行一次会盟。
漠北和漠南各两年一次三大都护府的会盟,而大漠南北,也叫蒙古本部或东蒙古,是三年一次南北会盟,会盟地点就在从伦。
漠西卫拉特和青藏和硕特,也安之前朝贡定下的盟约,都督府内半年一会盟,都护府一年一会盟,漠西和青海则三年一盟,会盟定点定点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