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一直不敢肯定,也没有为此去做什么布置。
如今听任瑰这么一说,他就敢肯定此事有可能会发生,也就能为此去做一些布置了。
不过在做出一些布置之前,还得仔细问问任瑰是怎么看出来这一点的。
不然费心费力的做出一些布置,要是用不上,那就浪费了。
毕竟,要防备陕东道和都畿道兵马的话,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得到的,至少得三到五万精兵,外加六到八万的辅兵,才能做到。
暗中聚集这么大的一支兵马,并且要将兵马屯驻在指定的地点,所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是十分庞大的。
要是用不上的话,那漕运和海运三五年之内的盈利,恐怕都得搭进去。
他和他府上的人也得过三五年的苦日子。
“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二哥会调集陕东道、都畿道的兵马,以待天时呢?以我的看法,我二哥应该会让陕东道、都畿道兵马按兵不动才对。”
李元吉沉吟着说,历史上李世民就是这么干的。
但不排除后世的着史者在编撰史书上的时候,为李世民做了一些掩盖,掩盖了李世民其实是谋朝篡位的事实。
毕竟,仅仅从后世的史书上看的话,李世民从头到尾都是在跟李建成争太子之位,但却并没有想着要杀李建成,是李建成一次又一次的想杀李世民,最后逼的李世民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的。
所以单从后世的史书上看的话,李世民更像是一个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受害者,而不是一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篡位者。
虽说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一黑一白,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李世民。
使人在评价李世民的时候,也会给两种不同的评语。
毕竟,黑的是很难洗白的,但是白的会越洗越白,甚至能白到让人忽略他身上的污点。
任瑰听到李元吉的问话,认真的道:“殿下只要仔细查阅秦王殿下近些年南征北战时所发出的行文,就一定会看到,秦王殿下向来是一个喜欢谋定而动的人,也向来喜欢做足了准备在跟敌人一决雌雄。
而秦王殿下跟太子殿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军功和兵马。
军功咱们暂且不提,但是兵马上,秦王殿下一定会充分的利用起来。
长安城内的兵马,秦王殿下会拼尽全力的争取。
但是仅凭长安城内的兵马的话,根本做不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