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岳母带着尉迟柔和王平安去了后院,尉迟恭示意王牧关上房门。
“岳父还在为上次的事情担心?”关上房门,王牧关心的问道。
“是啊!上次老夫恶了陛下,这才惊觉,以往实在太骄横了。”尉迟恭有些沮丧的说道。
“岳父不用担心,虽然陛下当时很生气,过后并不会记恨于你,毕竟他很明白,岳父您对陛下的忠心。”王牧宽慰道。
“唉!程老魔也是这么说,不过我这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尉迟恭叹息一声道。
“岳父你这样想吧,陛下有什么理由,会对你不利?不说您过往的功绩,还有我和宝林他们呢?我们的功劳也不小。”王牧分析道。
“有你我更不放心,你和魏王走得太近,这是一个大忌!这次居然带着魏王去了河北两年多!一但出事,不止是你,尉迟家也落不得,好!”尉迟恭没有好气的说道。
“恰恰相反,这次带魏王去河北,才是明智之举!岳父你想,如果是我在河北,推广山药,带动百姓走出困境,百姓会怎么想,陛下会怎么想?”王牧笑着道。
“民心!”尉迟恭思索着说道。
“不错,民心!民心只能由朝廷收,可以是陛下,也可以是魏王,但绝对不能是我得到太多。”王牧很肯定的说道。
“话虽如此,你身上始终打上了魏王的标签!连尉迟家也一样,谁让宝林跟着去了呢。”尉迟恭眉头一皱,摇摇头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们不参与就行,陛下又不是昏庸之人,他不会看不出的。”王牧很自信的说道。
“你还是太年轻,这种事情,陛下只会以防万一,不会去赌。”尉迟恭轻轻一敲桌子说道。
“魏王并没有夺位的心思。”王牧知道尉迟恭说得有道理,沉默片刻道。
“你怎么知道?这是魏王说的?这人的想法是会变的,面对那个位置,有几个皇子会不动心。”尉迟恭接连问道。
“当今太子如何?”王牧问道。
“太子聪慧,人也彬彬有礼,很是不错。”尉迟恭想了想回答。
“陛下对太子如何?”王牧又问道。
“期望甚大,安排了众多大儒,轮流教导,去岁太子生病,陛下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等太子病愈后,陛下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年初陛下驾幸岐州,李太子留京监国。”尉迟恭介绍道。
“这就对了,陛下疼爱儿子,只要太子不犯错,就不存在地位不稳,我们和魏王这点关系,也就没啥大不了的,以后注意一点就是。”王牧说道。
“唉!老了,看不透了!”尉迟恭叹息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