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望徒兴叹

作者:徒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例行公事地汇报了这几个月来,从「皇城司」和「听风」传过来的各种重要的消息,尤其以临安和河北战场的居多。

无论内外,大体进展,还是在郭默的预料之中。

唯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那个自己仅仅有数面之缘,名义上还是自己「大哥」的太子赵竑,居然还在积极地上蹿下跳。

上次郭默在「大庆殿」上的那顿操作,貌似失去了「军权」,

就连「如朕亲临」的金牌都交上去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也没了。

但是,他依然能够调动那二十多万劲旅,郭默一手建立和扶植的四支军队,枢密院使的命令依然不好使。

郭默却平白得了一个「御史大夫」,拿下了史弥远最为得力的喉舌御史台,更是将他的老对头卫泾给再次请进了朝堂。

现在的史弥远,在「大庆殿」内说话时,已经没什么分量了。

敢直接跟他硬刚的,就有卫泾和程珌。

而自己曾经最为得力的帮手,吏部尚书薛极,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燕王府的右长史。

曾几何时,中枢六部史弥远可以说是一手遮天,而现在的六部尚书,竟然没有一个是他的人了。

枢密院,在法理上仍然是大宋朝最高的权力机构,在这几年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要么就是官家赵扩,直接乾纲独断,发号施令;

要么就直接来一个六部公推,由枢密院使和六部尚书,七人进行公推,少数服从多数,居然还是用举手来表决?

这都是从哪学来的低俗办法?

关键是这样一来,无论是乾纲独断,还是七人公推,史弥远一丝占上风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此,刚刚强硬了几个月的史弥远,又再次沉默了下去。

但是,当了这么多年权相,习惯了一手遮天的史弥远,又怎么心甘情愿就此罢手?

连续登了几次薛极的门,终于得到了薛极的两句话。

「史相,如果您恪尽职守、遵从臣道,亦可得善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如若可能,望史相能请回莫愁姑娘,并善待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