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从忽必烈来了之后,似乎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忽必烈才十岁,却已经学了几年的汉家文化,尤其是对汉人的律法和兵书战策,爱若珍宝。
这些,在知识贫乏的蒙古,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就十岁的忽必烈所学这些,足以充当一个普通部落的智者,而又是拖雷四子的身份,接触的人和消息自然就更深一个层次。
如此种种,让这个从小就喜欢动脑子的孩子,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远超他人。
“忽必烈,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阻止父汗为额布格报仇吗?”
蒙哥已经十六岁了,他也接触过军中不少人,知道众人对拖雷的推崇要在窝阔台之上。
蒙古草原、中原大地,如此辽阔、富饶的地方,岂是这小小的高丽能够比拟的?
因此,蒙哥从心里是赞成父汗拖雷,带兵进中原,最好能够直接挤掉窝阔台,成为全蒙古最大的汗。
忽必烈没有跟大哥争辩,拖雷却绕有深意的看了蒙哥一眼。
“父汗,忽必烈没说不能为额布格报仇,只是如今高丽战局正处在关键时刻。”
“一旦让高丽人获得喘息之机,虽然说之前两年多的努力,不至于白白浪费,但是想要一统高丽,就有可能出现很多变数。”
“再说,父汗此时进入中原做什么?是去杀了窝阔台汗,让蒙古内部实力大损?还是说单凭父汗这区区两万人马,就能够平金灭宋?”
一个十岁的孩子,嗓音还有些尖细,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却深深地震撼着在场众人的心。
无论是哲别,还是赤老温,就算是拖雷自己,也都不想看到蒙古的整体利益受损。
更何况,者勒蔑虽然告诉了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真正死因,却也带来了铁木真的遗命,就是不能为他报仇。
换句话说,铁木真宁愿自己死的冤屈,也不想见到他们兄弟相残,使得蒙古的大业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即便集结了军队,拖雷也只是按兵不动,却时刻关注着窝阔台的动向。
......
窝阔台命令杀马充饥,军士们算是勉强吃了口热乎的。
可惜,九千多人,就那几匹马,每人也就象征性地意思一下,关键是士气的确得到了提升,甚至步卒的军士还小睡了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