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战马不易

作者:金刀老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突哲儿最后道:“成本算六两。”

丁毅回头,与众兵将相互看了眼,这骑兵果然费钱啊,养马成本一年就六两。

若不打仗,一匹马能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但一打仗就损失巨大。

而且这只是成本,后继拿到手上后,又要费钱去养。

“这边能养多少匹马?最大。”丁毅又问。

突哲儿道:“5万匹。”

“哦。”丁毅笑道:“我刚刚听人说,只能四万。”

“四万是全部成年马,丁将军现在要开始养,也不可能全是成年马,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二万匹成年,三万匹幼马,每年为丁将军提供约一万匹合格战马。”

“一年才一万?”丁毅觉的有点少。

“每两万匹战马里,能合格的,估计只有一万,另外的只能当运输马。”突哲儿道。

沈世魁这时点点头,的确如此,而在大明朝,曾经都说十匹里面,才有一匹合格的。

这是为什么?因为另几匹都被他们贪污了。

事实上只要认真养马,(前提是认真自愿),都能达到二选一。

明朝初期官府强制民间养马,大伙纷纷故意养死,后来没办法,改成官方采购,民间自愿。

顿时民间养马的多了,但官府采购时,就说十选一,十匹里才有一匹合格的,大量的贪腐,民间养马也不认真,养的马质量都不是很高。

突哲儿向丁毅解释,原本养马死亡率也挺高的,特别幼马时期,好在这边气候比草原上好,存活率比较高。

所以要准备三万幼马,幼马养到成年,后面的幼马又出来了,形成替代,周而复台,包证每年能为丁毅提供一万匹合格战马。

不合格的可以给朝鲜,丁毅心中暗想,他思索一会,又问,你们平时除了养马,还干点什么?

突哲儿道,他们也种少量的田,一是用少量粮食粮食喂马,保持马的状态,可以卖好价钱,二是自己也要吃饭。

丁毅接着叫过另一股蒙古人,这股蒙古人主要是养牛羊为主,丁毅问了问后,发现他们大部份养的都不多,每户几十牛,几十或几百只羊,几乎没有养到一千头以上的。

而同时期的草原蒙古人,经常有一户人家养上千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