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登莱两地的经验,王卫忠知道,地主和缙绅们都会隐瞒人口,大量的奴仆,甚至佃户都不会被统计在里面,真实的人口,肯定更高。
地主和缙绅之所以隐藏人口,一是为了少交税,因为有时官府会按人头来收税,二是为了少出徭役,地主和缙绅被分配到徭役时,通常也是出钱找人替找,少徭役,自然就少出人,少出钱了。
第三点还可以囤集人手,练为家丁,从而保护自己家族和利益和财富。
十月八日,王卫忠在临清召吏员。
吏员要求,普通百姓或下层军户,成年精壮,有识字的当然优先。
消息一出,全城哗然,必竟在大明朝,大伙还是很愿意当吏员的。
而且王卫忠这边吏员的待遇可以说非常好。
首先包吃,这一点在整个大明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丁毅现在粮多,又能从水陆两路运过来,囤田也不错,所以丁毅控制的地盘上,吏员们都包吃。
别看包吃这么简单,其实一下子解除了吏员们的后顾之优。
他们至少自己能吃饱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然后是每月五钱银子,每干满三年加一钱,最高二两封顶。
仅银子,吏员每年能拿到六两,听起来好像有点少,但王卫忠包吃,这是纯到手的,算是比较高的。
明朝县衙从九品官的俸禄是全年60石,这是明初制定的。
在万历时,本色俸为42石,折色俸为12石。
实际拿到手,实米为12石,折银俸为25石。(这个折银俸就不好说了,假设万历时一两银能买一石米,朝廷就是要给从九品官25两银或二十五石米,但现在二两银买一石米,你以为朝廷会给你五十两银?错,朝廷可能反过来给你十二石米,总之什么不值钱,朝廷肯定给你什么。)
另外的折绢俸,折布俸都是一样。
现在明末是米难求,银也难求,但山东这边,特别临清这里,米银都不缺,那就无所谓给什么。
明末最重要的还是吃饱的问题,丁毅首先保证他们吃饱,那到手五钱银,是相当吸引人。
王卫忠到了不到一个月,就招满了一千吏员。
然后和胶州登莱一样,先集训半年。
有的学量田,有的学收税,有的学捕快,所有人还要队列训练,好吃好喝供着,前期是登州大量的银子哗啦啦的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