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雷酸贡和纺织机

作者:金刀老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新的纺纱机类似于18世纪的珍妮纺纱机,有16个锭子同时运作,它还可以依设定次序操作多个纱线,这让他的效率得到大量的提高,每台纺车每天可以纺妙两百斤。

而纺纱机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动力源。

中国是最早用水力的,欧洲也是在18世纪后才发明水力源纺纱机。

运用水力操作的机器,在纺织工业史上占有极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以前使用手工操作机器时,纺织工人可以在家操作机器,可是一旦使用动力后,工作者就无法离开动力源,因而被视为工厂制度的开端,历史上首批工厂的建立就是为了制造纺织品。

原历史上,1785年,理发匠埃德蒙·卡持赖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十倍。同一年,泰利斯将蒸汽机用到了纺织机械上作为驱动力,并迅速得到了推广,进一步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而丁毅的科技局,现在就用蒸汽动力,替代了水力。

李忠义这时指着新的纺纱机道:“用蒸汽动力,替代水力有两个优势。”

“一纺纱机变小了,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水力驱动,所以全长从九米,缩减到四米,降低了占用空间。”

“可以随时人工停止,需要暂停的时候,可以停止机器,然后再启动。”

丁毅听了非常兴奋:“这个,这个,联系松江徐氏,朝廷,不,朕个人出资,和徐氏联手开办工厂。”

“现在,可以开办工厂了。”

丁毅决定,在松江新建这个时代第一家工厂,专门纺纱的工厂。

“工厂?”李忠义若有所思,这个概念在他们旅顺集团里是有的,他们在大员有铁锅厂,在旅顺和济州也有各种厂,但是皇上自己出资是什么鬼?

大乾帝国富的流油,几乎是历代开国最富的皇帝,天下有钱人的财富,都被丁毅搜刮了个遍,皇上居然还要自己开工厂。

李忠义也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不过他很快知道丁毅为什么要这么干。

当天晚上,丁毅把李忠义、张经、赵大山、宋飞、魏继业、陈有富,姚新汉等几个老兄弟,加上阮思青这小舅子一起叫进宫里吃晚饭。

李忠义,张经,赵大山他们都是一起从大兴堡跑出来的,阮思青一直是前期帮丁毅赚钱跑海路的,有好几次都差点死在海上。

所以这几个人,可以称之为丁毅的最心腹。

“你们的爵位,世袭降替,朕感觉对不起大伙。”丁毅叹道。

“皇上这话说的,臣等感恩戴德---”赵大山又开始吹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