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雪并没有在外面等着,两日后再过来接。可能杜青山早出考场,故而杜青雪安排一个小厮等在门口,身后还有一辆马车。
刚回到家,英嬷嬷从外面进来,“小姐,外面有个陈姑娘,从青山县过来,说有事情跟你说。”
杜青雪一愣,正没有头绪呢,陈静玉就来了,她一拍桌子,终于想起来了。或许线索可以从陈静玉一家入手。
“嬷嬷,赶紧让陈姑娘进来。”杜青雪回答,自己也站了起来。
“是,小姐。”英嬷嬷应下,恭敬出去。
不一会儿,陈静玉进来,快步走到杜青雪的前面,“青雪,现在方便说话吗?”
杜青雪对阳灵点了点头,“去外面守着,不要让人靠近。”
“是,少观主。”阳灵应下,站在院子里,目光触及屋顶、门口,一目了然。
杜青雪看向陈静玉,“静玉姐姐,你匆匆赶来,所谓何事?”
陈静玉极力压抑心里的紧张,拿出一封信,递给杜青雪,“这是我刚刚收到的一封从京城寄来的信。你看看。”
杜青雪接过来,一目十行,快速看完。
杜青雪颇为震惊,问陈静玉,“静玉姐姐,这可靠吗?”
陈静玉回答:“可靠,这是丽姨娘院子里的一个粗实的婆子,她孙女在丽姨娘身边当差。因为打破了一盒胭脂,被重重责任。如果不是我出钱给她孙女治病,她孙女早就死了。现在丽姨娘仍旧初一十五去大林寺,并且跟里面的和尚有了奸情。至于我爹是否知道,我不清楚。”
杜青雪点头,“嗯,这事情虽然令人震惊,但跟我们之前的猜测差不多。你们来凌安府之后,对静慈庵,可还了解?”
陈静玉一愣,“静慈庵?那是我们陈家一直供奉的庵堂,我祖母是静慈庵的虔诚信徒。即使不在凌安府,但每年都要给静慈庵一千两香火银子。”
杜青雪目瞪口呆,“你祖母从何时供奉静慈庵?你父亲知道吗?”
陈静玉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我娘曾经说在成亲没多久,我爹就拖家带口来到凌安府做官。丽姨娘跟着我爹来到陈家没多久,老太太那么抠唆的人,我娘十分好奇她为何那么大方给一个叫静慈庵的尼姑庵捐献那么多香火银子呢?”
听到这话,杜青雪心里大惊。
这里有两个可能,第一种,静慈庵早在丽姨娘来之前,就已经是苦禅教的据点;第二种,静慈庵是丽姨娘在来到凌安府之后,发展出来的一个靠近青山县阳明观的据点。
不管哪一样,都已经过去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静慈庵和背后的苦禅教,或许已经在阳明观不知不觉之下,已经盘踞发展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