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问归期(求追更银票)

作者:显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只拿钱,其他别的事什么都不管的投资者。

尤其,是这个投资者还明确的表达了日后追加投资的态度。

要知道,腾讯这种互联网企业,几乎是就烧钱的代名词。

互联网公司跟实业企业不同,产品的研发并不是主要的花销成本。真正耗资的,恰恰是在软件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市场推广,用户培养,特别是在没有确定的变现渠道这段时期,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且完全看不到回头钱。

当下最火爆的互联网企业瀛海威时空就是个活生生血粼粼的例子。

作为中国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开拓者,瀛海威时空在成立之初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1995年,张树新和她的丈夫创立了而瀛海威公司,在当时瀛海威时空是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相普通家庭的开放网站。

“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上走一走。”

这个概念放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震撼了群众一整年。

因为在当时根本没多少人知道互联网这东西是干嘛的。

可是不得不说,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瀛海威时空扮演了一个启蒙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是第一个形成公众品牌效应的网络公司,在第一届最受用户欢迎的中文信息网站评选中,瀛海威毫无争议的赢得了全国网友的一致投票。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张树新在随后的几年,一直没有找到网站的盈利模式。

她想过做城市网站,退出过“网络中国”和地方信息港的项目,想做网上图书馆,甚至还投资开发网络游戏,但是这些盈利尝试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了。在95——97年这三年时间里,瀛海威员工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知道2000年之后我们会挣钱,但是我们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

就这样,这个当时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艰难求生中挣扎了整整三年,到了当下的97年,公司已经烧光了张树新几次融资来的两千多万美元,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成长的方向,网站全能型,会员制收费的运营模式也没有得到网民的认同,到现在的6月份,瀛海威时空虽然还在全国做着大力的推广,但是网站月收入已经下跌到了叁拾万元,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巡回推广,可是全国的注册网民就只有六万人。

眼看着,就是马上就支撑不住的节奏。

这个事儿李阳知道,马话藤和他的小伙伴们也同样知道。

所以事实上,马话藤和张志东等人不愁把那个他们预想中的即时聊天软件做出来,但是担心的是日后的运营资金问题。

马话藤已经和张志东等人说了李阳在香港那面大赚了一票,手中有一个多亿资金的事情,现在得了李阳无底线资金支持的态度,众人自然对这个马话藤打赌拉来的投资方充满了好感。

还是那句话——送财童子谁不爱啊!

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在和众人拟了合同,并且郑重的签了字后,李阳是彻底得到了张志东等人的认可。

虽然年纪比马话藤他们普遍小上个四五岁,可是一顿饭下来,一方是有意结交,一方是知道这些现在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都会是日后的互联网大佬,双方还真就相处的无比融洽。

深圳当下还没有流行什么雪花青岛的外地啤酒,当地人最喜欢的金威啤酒,李阳五个人干掉了整整六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