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冷月就坐在这家小茶馆里,一点一点喝着杯中的茶。坐在她对面的,是空军特勤团特种连的少校连长金行健。
以前为了一盒子密码资料,他们见过几面,双方留下的印象并不太好。
现在,为了寻找潜伏在军委会里的日本特务,他们仍然见面合作。但冷月眼里对金行健的猜疑,却一点也没少!
他们现在都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这个疑惑就是住在文庙里的一名战俘。
但这个战俘在白天的时候,却在小茶馆斜对面的一家木器行里干活。
这个战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日本人,上士军衔。
文庙里的明伦堂,曾经关押过第二十六军团的军团长杨尚周。这个倒霉的杨尚周意外死在明伦堂里。后来还关押过第二十六军团的参谋长何贵湘。他命大,得以平安离开,并且官复原职!
现在文庙里的明伦堂,却是军委会军法委员会管辖的战俘营,关押的是下士以上的日本军官。
最怪异的是,这个战俘营相当开放。这是冷月和金行健都没想到的事!
何贵湘当初关在这里时,就相当的开放。他可以在文庙外面的小街里散步,在附近餐馆里点餐,和往来的行人或小贩随意交谈。他过得很幸福。
如今,关押在这里的日军战俘们,同样过得很幸福。
他们可以到文庙外面去散步和逛街,但不能在餐馆里点餐。他们虽然衣食无忧,却没钱。天下的战俘营都不会给战俘们发钱!
战俘们都是下士以上的军官,脑子还是蛮活络的。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他们就开始在文庙外面的夫子池街上打主意。
他们有人制作一些小手工玩艺,然后放在人家商店里寄售。卖掉了,他就可以得到一点钱,买一点自己需要的日用品。
多数俘虏,则在这条街上的小商店里打工。他们白天到这家店里来干活,晚上则回到文庙明伦堂的牢房里。他们有吃有住,对工钱要求不高,这是商家们愿意让他们在店里干活的主要原因。
他们曾经是军官,无论店老板对他们说什么,他们立刻低头立正,双手贴在裤缝上,嘴里“哈依!哈依!”说个不停,非常恭敬的样子。
冷月和金行健注意到的这个战俘,就在斜对面的木器店里干活。
按照冷月和金行健的观察,他每天埋头在店里干活,什么话也不说。
13-9
张小到那家木器店里东游西逛,回来说:“这家伙干活不错,活儿做得很精致。”
他把一个巴掌大的木制小镜框放在冷月面前,“看看,这个东西精致不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