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伯温下场,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陶安也开口了,他身为江南宿儒,还真不怎么把浙东的刘伯温放在眼里。
“褒奖我们的将士,是因为忠勇二字,褒扬石抹宜孙,是因为忠义,这是不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带着一个忠字吗?你让我石抹宜孙是忠,那谁是奸?”刘伯温言辞犀利,直接怼了回去。
陶安老脸涨红,瞠目结舌。
李习立刻道:“大元朝尚且顾不上自己的忠臣,要我们帮着褒扬……这不正说明元廷气数已尽吗?”
刘伯温呵呵冷笑,“气数已尽和气数将尽,不是一个意思!倘若是攻入大都,灭亡元廷,我以为不无不可!但是在当下,我坚决反对!”
……
伴随着刘伯温下场,宋濂也加入了战局,另外一边,杨宪也出来了,大家伙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引经据典。
那些武将干脆眼睛都直了。
乖乖,这就是神仙打架吗?
怎么听谁说的都有道理?
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啊?
就算是武将当中,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冯国胜和李文忠,也都听得云里雾里,直呼可怕!
这就是文官的战斗模式吗?他们上去,除了送人头,就没有别的可能了。
就连朱元璋也头大了,他一会儿听听这个,一会儿听听那个,也都觉得有理,可也有缺陷。
或许这世上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从老朱的本心来讲,他偏向于褒扬石抹宜孙,给予厚葬,顺便嘲讽一下元廷。毕竟刘伯温给出的理由,还不足以完全说服他。
至于张希孟,这小子除了把战斗引入己方士兵的功劳之外,就没有别的话了,他成了看笑话的!
老朱又开口道:“都不要吵了,事情就是这样,李先生、张先生,你们是咱的左膀右臂,你们再说说吧!”
老朱的话,相当于让双方辩手,总结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