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两大学堂较劲儿,大明朝还有一个学堂呢,那就是复旦学堂。
张庶宁刚刚用新名字入学成功,相比起前面,他要谨慎许多。
而进入了复旦学堂之后,张庶宁就感觉到了迥然不同的氛围。
“张氏之学,到底是讲了什么?张相早就说得明白,核心就是民本二字!只要我们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处处牢记于心,旦夕不敢忘怀,也就是了。没必要抢那些虚的,咱们复旦学堂,讲的是务实!这也是张相主张。所以真要说,那两家都是扯淡,咱们才是正宗!”
张庶宁哭笑不得,虽说复旦没有下场,但争雄之心,已经不言而喻了。
三大学堂,都在争张学正统,自己这个张相长子,还挺微妙的。到底该心向哪一边呢?
这是个不小的问题!
当然了,想这些有点远,张庶宁更喜欢复旦学堂的氛围,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活动,一切以苦读为主。在学习之余,复旦学堂,还有弓马骑射,摔跤角力。
复旦学堂的宗旨很明白,大明能驱逐胡虏,华夏能重新复旦。靠的是读书明理,靠的是手上的刀剑。
一文一武,文武双全,就是复旦学堂的真谛!
张希孟从江西出发,顺流而下,为了避免惊动,他并没有回应天,而是直接坐船北上,通过大运河,直奔北平。
这一路他走过不止一次,每一次的目的不尽相同。
上一次是为了恢复燕云之地,这一次是为了讲学,传播文化,驱逐胡风。
张希孟颇有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
他这一次去北平,应该讲的什么济民学堂没讲过的,又适合北平的……张希孟思前想后,他觉得讲讲工商业,货币银行学,讲讲工科,貌似比较好,也适合北平的状况。
复旦讲究文武双全,济民学堂搞基础科学,到了北平,就是商科,工科,金融,反正跟赚钱有关的,都适合当下北平的状态。
毕竟你也不能指望着朱棣手下的群贤,干点好事。
大缺大德,就是他们的本色。
张希孟盘算着,当他的船只到达了通州,离着老远,就听到了一阵喧闹的锣鼓,张希孟站在船头,放眼望去,一片人山人海。
这个热情的劲头儿,可是远胜济民学堂数倍。
当船只靠近,鞭炮声惊天动地,鼓仿佛要被捶破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