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见得?”
“大人可否取一些藤黄或黛青,草民当场为您演示。”韩涛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有意无意地瞟向了唐周。
唐周的脸色果然微微一变,随即低头回避着。
李祝吩咐衙役在大堂正中摆了一张桌子,将韩涛所需物品备齐摆在桌子上,让韩涛来演示。
韩涛拿起墨汁,不断地尝试着往里加入藤黄,比对着名单上的字迹,调试着墨色。
片刻后,韩涛停下手里的动作,提笔蘸上调好的墨汁,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将自己写字的纸和名单一并举起,呈现给李祝:“大人请看,这墨色与名单上的墨迹是否一样?”
李祝接过纸与名单上的墨迹对比后,微微点头,露出惊讶的神色:“的确一样,看不出分别,这是为何?”
韩涛解释着:“墨汁中加入藤黄或黛青,可以使墨汁的颜色深浅发生变化,达到与旧墨相对的效果。”
李祝缓缓点头,看向唐周:“唐周,你有话说。”
唐周抬起了头申辩着:“大人,就算他能用这种方法,调出和名单自己相同的墨色,也并不能证明,名单上的墨迹就是假的?”
“谁说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韩涛立刻反驳着唐周。
“请大人取一根细针,分别划下名单上其他的名字,和书写我父亲名字的墨迹,就可以看出端倪。”韩涛向李祝说着。
李祝吩咐人取来细针,亲自在名单上轻划试验,结果看到韩顾名字的墨迹处,露出了白痕新色,的确与其他的字有明显不同。
“大人,这下一目了然了吧?这种做旧只可表面蒙混,但其实内里的墨迹是新的,必会留下痕迹。”韩涛向李祝说着。
李祝缓缓点头,做出了判断:“这份名单的确有作伪,韩顾的名字是后加上去的。”
听了李祝的话,韩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胜利的笑容,首战告捷,这份名单是伪证算是被自己证明了。
这种墨迹造假的手段,在韩涛现世的世界中,广泛应用于古董文物的造假,曾经专门攻读过痕迹学的他,对这种技术是了然于胸。所以当他在主记室看到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判断,才敢当面和唐周对峙!
李祝看向唐周:“唐周,韩顾的名字墨迹的确是新的,分明是蓄意后加上去的,你如何解释?!”
此时李祝的语气已经明显变得严厉起来,显然对唐周欺骗自己,十分不满。
唐周着急地辩解着:“大人,这名字的确是后加上去的,只因韩顾之前一直隐瞒身份不敢声张。这次是准备起事,才公开自己的身份,免得被其他太平道人误伤而已。”
“何况,除了名单,还有他的亲笔信可以作为证据,这可做不得假吧?!”唐周话锋一转,转到了另一份证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