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拱手向着韩涛施礼:“在下汝南袁术,适才酒醉未醒,对属下约束不力,以致冒犯兄台。”
“有劳兄台代为管教家奴,维护袁家声誉,在此谢过了!”
看到袁术如此的态度,韩涛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再不见好就收,那就过犹不及了。
想到这里,韩涛赶紧下马,也恭敬地向着袁术还礼:“原来真是袁公子,在下刚才多有冒犯,还请袁公子海量汪涵,千万不要怪罪!”
“哪里哪里,兄台刚才一心维护袁家声誉,在下感激还来不及,又哪里会怪罪?敢问兄台高姓大名,来自何处?”袁术开口询问着韩涛的身世。
“在下韩涛,表字子真,山阳县一小商户之子,久仰袁氏大名,今日得见公子真容,真乃三生有幸!”韩涛故意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
听到韩涛自报家门,只是一个商户之子,一种鄙夷的神情迅速又在袁术的脸上闪现,但很快收敛了下去。
站在旁边的曹操此时终于有机会插话,上前抱拳施礼:“原来是子真兄,曹操有礼了!”
韩涛也赶忙回身答谢:“尊驾莫非就是曹孟德?”
曹操微微一愣:“子真兄听过曹某的名字?”
韩涛赶忙回应:“孟德兄任洛阳北都尉时,亲手打死触犯宵禁令的十常侍蹇硕叔父,不畏强权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韩涛所提的乃是数年前,曹操当初刚到洛阳当上北都尉时的一件往事。
年少时的曹操意气风发,想要严肃法纪,所以在县衙设下了五色大棒,严惩违反禁令之人。
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父仗着侄子受宠,违反宵禁令。曹操亲手执五色大棒行刑,将其打死。
蹇硕虽然恼恨,但曹操有依有据,他也不能公开报复,只能暗中行事,最终将曹操贬官。
韩涛记忆极好,自然记得曹操的一些旧事,此时提起,是有意地对曹操的一种亲近。
曹操听到韩涛的话,脸色大悦。
自己当年的举动,固然是有秉公执法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年轻气盛。
时隔多年,加上他曾被贬官,早已被世人淡忘,没想到现在却被这少年提起,还是令他十分开心。
“哎,这不过是年少时的所为,不足挂齿。子真兄性格率真,仗义敢言,才是少年英才!”
曹操故意地谦虚着,但其脸上的得意神情,还是表明他对韩涛的恭维很受用的。所以也不忘了回捧了韩涛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