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期间又往刘才贵家去了一趟,看了看剩下两个长桶做好没有。
下半年木匠景气,找刘木匠打家具碗柜啊什么的多,他本来在这附近几个村子就是口碑不错的。
如今活多,带着两个儿子,连儿媳都跟着帮忙,每天都忙不过来。
不过宋秋这里的活计他还是先紧着了,先送过去的长桶这些就是加点赶出来的。
见宋秋过来,刘才贵道:“明儿下午就能都做好给作坊送过去,阿秋你放心呢,你这里紧要,我顾着呢!”
别说靠着给宋秋建客栈那些他挣了不少银钱,他就不会怠慢了宋秋这里。
当然他心里也分个亲疏远近啊,都是一个村的,怎么着也不会先慢了自家人。
就因为木工活忙不过来,那作坊他们家都没有出人,把名额让给了隔壁罗家,跟他媳妇黄菜花同名的菜花婶子了呢。
宋秋听着,点头谢过了,又说了辛苦了之类的话,就把银钱给结了。
同村的,做这点东西,刘才贵只收了手工费,并没有像给其他村的还要收木料钱的。
第二日一清早,宋秋在自个家里灶屋做了早饭吃了,和老袁氏一起往作坊去。
而张梨花和阿灵早一步的就先去客栈忙活了。
宋秋想着把番薯收得差不多了,她腾出手来就得往镇上去一趟了,昨晚画的图纸给杜传福拿着了,让他今儿去镇上找铁匠铺做,过两天正好一起去拿。
到了作坊,做工的人已经都来了,有了昨儿一天干活的经验,不用人说,自发的就开始做起了自个的活计。
宋秋检查了泡了一晚上的浆水,和满菊几个合力将沉淀过的水给倒了,把底下淀着的粉给搅拌开,再往里头倒上清水,接着沉淀。
多换几次水,淀出来的淀粉才更好更白净。
满菊几个亲眼看着的,那水里头沉出一层细滑的粉浆子,跟过年打的汤圆面差不多的,想着这就是阿秋要的东西了。
倒不知是个什么吃食,难不成跟汤圆一样也是揉了下糖水煮着吃的?
可这不用布袋子捆起来吊着沥干,还一个劲的泡水又是什么讲究?
不懂别问,等着看就是了。
不过总算也明白了这番薯拿来又是削皮又是磨碎的折腾是要折腾出个什么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