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修点了点头,皱眉道:“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普通百姓绝大多数没有百亩田,也耕不了百亩田,三十税一是按照一百亩的税去收的。若是碰上歉收或者灾荒,按百亩征税,并加上杂七杂八的苛税杂捐,容易把百姓变为流民,或者直接投入豪强的门下成为附庸。”
邓艾抬起头来,轻声道:“是的,光武帝也想授田,却无田可授,曾颁发度田令丈量天下的土地,所查百姓大多少则几亩,多则二三十亩,能有一百亩地的少得可怜,只得按照实际亩数征税。”
公孙修明白并不是皇帝由豪强资助起家,就一会给予对方优待,豪强大族向来是吞并人口、掠夺财富的存在,对中央财政有着极大的损害。刘秀虽颁布度田令查田,却发现阻力重重。
《资治通鉴》就记载了度田令的起始、过程、阻力:“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核。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赢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奉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遣谒者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