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

作者:令狐冲啊冲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按照历史的结局来看,曹爽的赢面向来是占优的。就算在高平陵事变的最后关头,司马懿率三千死士跟一千五百名禁军控制了洛阳跟武库,前往洛阳南郊谒陵的曹爽还有天子在手上,只要他愿意发矫诏,到外地招兵,取司马懿性命不费吹灰之力。

可司马懿就是吃准了曹爽的性格,认为其“驽马恋栈豆”,以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的生命安危,完全按照国法处理,剥夺了兵权跟官职而已。

曹爽本来就是个色厉胆薄的小人,平日里作威作福,临头却没了往日的豪情,只想当个富家翁享太平日子,乖乖的束手就擒。

而这也成了司马懿最成功的政治豪赌,仅用三言两语跟数千死士,便一举揽下魏国的军政大权,用三代人的时间以晋换魏,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大一统王朝。

不可否认,司马家的上位血腥残忍,并且毁坏了承诺道德,导致皇族与士大夫之间的信誉崩塌,连司马氏都不好意思以忠治国,而是以孝治国。

但从司马懿的角度上说,这一场政变可看作是无可厚非的自救,他不诛杀曹爽,曹爽说不准对他下手。

毕竟在当时的蒋济、高柔、陈泰、尹大目眼里都认为司马懿跟曹爽是顾命大臣争权,可未想到事后司马懿的屠刀一举起来,就是各种夷灭三族。

连蒋济事后都追悔万分,郁郁寡欢的死了。

公孙修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那就是要先赢曹爽首战,这样才能给他大做文章的机会,劝谏魏国君臣伐燕的艰辛,百姓的困苦,不应当劳师动众。

他微笑道:“司马懿也说了,我大燕无论如何,都要战胜首战,这一来是摧残魏军的锐气,二来是给司马懿上谏伐燕的难处,这才能使得群臣争相弹劾曹爽。后方不稳,曹爽必定退兵,这是求得一线生机的机会。”

邓艾也知首战责任重大,正色道:“若是首战不能先挫曹爽的锐气,司马懿也无从下嘴。”

按照推算,曹爽大军再过两个月便会抵达辽东腹地,大战将会在五月底展开,已先行命令杨祚跟卑衍至前线布局驻兵。

公孙修闭上眼睛,喃喃道:“成败在此一举了,曹爽真欲不顾一切的灭燕,即使隔着千山万水、山溪河泽之险,我等要抵御也是极为艰难,这还是不考虑曹爽持续增兵增援的情况下。目前司马懿与孤意见相合,皆视曹爽为仇寇,正是应了里应外合啊。”

夜晚,南长山岛。

插满燕国旗帜的岛上,共聚集了大量的燕军在滩上汇合。

柳邓二人先破程培,后破田豫,所收编的降卒达三千五百人,加上燕军本身也有八千本部兵马。

邓忠遵守燕王定下的军令绝不杀俘虏,可对日内瓦公约的其他条例就不明白了,先是把岛上的各种杂活重活都丢给了降卒去办。

将田豫激战后损坏的战船、工事等能修补了,他也询问了柳志的意见,沉声道:“国舅爷,降卒新附,大多有思乡之情,不能为我等所用,留在此处,只怕要误事。”

柳志答道:“我已联系了沓渚的守军,命他们把这些年搭建的贩奴船调来,把这三千五百名降卒押回沓渚充当边军,再调两千燕军过来驻守,也算是置换。”

邓忠“嗯”的一声,也同意这个置换决策,毕竟前线激战,降卒有可能临阵倒戈,反而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倒不如押送至远离战火的沓渚,作为劳役。

柳志续道:“我相信经过上次交战,田豫已大抵知道我大燕驻扎在岛链上的兵力如何。再过得几日,水位一降,轨条砦就会裸露在浅滩,魏军可轻松登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