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人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却可以捐出器官救助那些因器官病变,面临死亡的病人。
于是,器官移植技术逐渐成熟,也挽救了大量的生命。
但是。
人类基因各有不同,器官移植接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
这种复杂的免疫学反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保护机制,被称为排斥反应。
所以,虽然有些器官移植手术异常成功,但是由于排斥反应,术后病情突然恶化或者不得不终生服用排斥药物。
并且。
虽然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愿意捐出器官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器官需求群体,还显得杯水车薪。
有许多病人在漫长的等候器官的过程中,在痛苦中走向死亡。
于是。
李默教授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人类可以种植各种和嫁接各种农作物,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种植人体器官呢?
事实上,他不但提出了想法,同时还公布了一份技术密档。
这份技术秘档中,记录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生物技术。虽然这些技术看起来的并不是人类所有,而是归属于一种体型比人类大得多的生物。
但是李默教授组织的生物技术攻坚组,还是根据技术密档中的技术实例,总结出了种植人类器官所需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经过数年的发展,终于发展为现实。
于是,李默教授在戈壁滩基地,建立起人类文明第一个器官种植基地。
陈淑娴看着培养液里的鼻子,感触万千。
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造物主。
吴衷亮教授继续介绍道:“为了避免排斥反应,种植器官采用了定制服务的方式,来种植所需要的器官。就拿这个鼻子来说,它的基因原本来自一位因意外受伤,失去鼻子的女孩。我们基地的科学家采集了女孩的人体细胞,在经过一系列操作,把人体细胞,变成具备可以进化出各种功能器官的原始细胞。”
“然后这些原始细胞被放置进培养液中,进行特定培养,仅仅需要3周,一个全新的鼻子就长成了。”
“由于种植出来的鼻子和受伤女孩的基因一致,所以绝对不会产生所谓的排斥反应,并且整个手术过程也极其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