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策反,背刺理学大臣!

作者:庭外有棠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其实也算是农耕社会封建地主典型思维,怕起冲突,就想岁月静好,彼此都和谐美满。

但从生物学上讲,种间斗争是难以避免的。

畏威而不慕德也是人的本性,外夷也是一样,不会因为你德高,人家就真的敬服,就不会跟你起冲突。

所以,茅元仪这种地主思想只能说是一厢情愿,也算是一种苟安懦弱的表现。

当然,对于地主而言,则觉得这是最划算的外交方式,毕竟他们不缺钱不缺地,可命只有一条。

只是这种思想,苏洵《六国论》就已经对此进行了批判。

故而也不能说华夏古人都是这种思想,也是有高屋建瓴的士大夫的,这也算是华夏文明延续不灭的原因之一吧。

话转回来,茅元仪因为有这种地主思想,所以也就支持伪朝,愿意跟着王文奎一起干。

当然,他内心则也希望由此转为文官,像大明朝廷如今许多在技艺上有不错成就的武官转为文官一样。

这也算是他的一点私欲。

作为世代官宦出身的茅元仪有很深的文官情节,也以只是以武臣的方式进入仕途而为耻,但他又不擅长时文,故而也就一直当的是武官。

但茅元仪没想到的是,在他支持王文奎另立朝廷后,虽然王文奎让他转为文官了,但却歧视他非进士出身,也歧视他只会督造器械,而在理学上造诣不够,所以不怎么搭理他。

另外,茅元仪有感于如今大明朝廷这边火器先进,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也就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王文奎重视技艺研发,提高工匠地位,甚至最好像朝廷一样,对技术精湛的技术老师傅给予官身,反正是一些荣誉性官衔,又不影响权力格局。

但茅元仪发现,王文奎这些骨子里就只讲出身讲尊卑的传统守旧官僚,连他这种官宦世家出身的武臣都鄙夷,何况是这个时代本就不被尊重的工匠!

好看的言情

所以,王文奎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言,还废除张居正时期实行的班匠银制度,要求工匠免费服役,说是为了恢复祖制,进而造成大量在广东工匠消极怠工或逃逸进豪族大门内做家奴。

另外,对于伪朝彷造朝廷设的工业司,也没有要投钱让茅元仪组织工匠的意思,只热衷于旁门左道,让他彷造从朝廷这边偷来的线膛炮技术资料造线膛炮,茅元仪对此无可奈何。

只是他没想到,彷造线膛炮的研发银竟也被漂没!到他手里后,就没剩多少。

关键是,伪朝的御史言官还要向他索贿,说不给钱就弹劾他私吞或者就谏言不准朝廷拨这笔钱。

茅元仪深感在伪朝做事太难,关键官职也不见升,甚至已经有御史言官因为他不行贿的缘故开始建议把工业司裁撤,说这本就不符合恢复祖制的宗旨,言外之意就是要撤了他的职,也有御史言与其注重奇技淫巧不如加强德教,多请儒臣为伪朝皇帝经延,而至于枪炮不过是末技,从外夷手里购买或者雇佣外夷打造即可,何必累民。

茅元仪也没想到打着恢复祖制、独尊理学的伪朝会变成这样,加征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不说,关键加征了赋税还是财政紧张,许多工匠工钱常年不发,官俸都发不齐,倒是吏治也越来越腐败,本来广东又不冷,竟也要冰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