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廷当军火商,苦一苦士绅!

作者:庭外有棠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只是他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支持张贵搞的工业化,会需要发动战争来解决搞工业化后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

张贵则在这时候继续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得向您禀报,自天启七年二月开始,关中已经开始大旱,当地流民大增。因而,工业司哪怕再产能过剩,接下来,恐怕都得继续扩大规模,不然这么多流民,让他们干什么?大旱不断,短时间内,让他们恢复农耕和搞工程是不可能的了。”

“朕其实已经知道了关中大旱的事,魏忠贤向朕禀报了。”

说着,天启就叹了口气说:“真是天不佑我大明!原本的内忧外患还没解决,就产生了新的内患。如今看来,只能苦一苦江南士绅,让当地百姓用我们提供的火器,去清算他们就是!”

接着,天启又对张贵笑道:“说来,这件事发展到现在,你这个国舅,逃不了关系。若不是你去东林书院旁边开个西林书院,还把许多激进的思想传授给寒门士子,让他们接触百姓,实事求是地去探寻拯救苍生之道,他们也不会直接鼓动百姓们搞暴力变革了!”

“陛下,臣本来只是想引导一下他们,不让他们把不公都怪罪到陛下身上而已。天下现在有很多读书人,不少都是寒门士子。因为科举为士族大户暗中操纵把控的缘故,使得他们进阶无门,怨气很大!毕竟他们也想通过读书谋取富贵,成为人上人,可现实是朝廷可以提供的官位和功名皆被权贵官僚垄断。而科举也失去了他在稳定天下人心方面的价值。故而,臣才想着去办一个西林书院引导他们,而不是放任东林书院去引导这些士子只以为天下之弊皆跟君王不德有关,而不知道他们过的不如意的本因是贫富差距过大、人多地少、土地兼并严重!使他们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

“可谁能想到,臣这么一引导,虽然让许多寒门士子觉醒,知道阻挡自己富贵之路的不是朝廷无道,君王不德,而是天下贫富严重不均时,但这样也让他们因此产生了过激的行为,竟开始主动裹挟百姓,去清算士绅!而不是以往的时候,即便是对朝廷和陛下不满,也因为儒家纲常和国法限制,而不敢胡来。但现在不一样,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也为了自己的富贵权力,竟直接裹挟百姓去实现他们的理想。”

张贵仔细分析起来。

天启听后道:“你这样做自然没错,不然,这些进阶无门的寒门士子只会怪朕!但朕不知道的是,由着他们这样裹挟百姓,倒逼朝廷改革,是不是好事。”

说着,天启就笑了起来:“民抄东林,民抄士绅,这可比当年民抄董宦,还要令人惊骇!”

张贵想了想道:“无非是顺其自然。陛下也不必过于忧虑。至少现在陛下和朝廷更需要他们这样做。但也不能让他们犯了皇纲国法。对于个别行为过激者,可以惩办。但对于大多数人,就默认他们是在锄奸。现在,陛下和朝廷更需要在意的是大量天灾造成的农业减产以及工业化后造成的产能过剩新问题。”

天启点了点头,沉默了半晌。

接着,天启突然问着张贵:“你说朕是不是真的不该钻研于奇技淫巧?”

“陛下为何这么说?臣与陛下不是已经达成过共识了吗,百工之技,格物之学乃利民强国之实学,非奇技淫巧!”

张贵有些意外地问道。

天启道:“你想!朕还没把你提到的蒸汽机造出来,只是造了个你提的纺纱机,水力锻造机,就造成大明工业产能过剩。这要是继续把蒸汽机造出来,把你说的那些新玩意儿造出来,真能继续大幅度提供生产能力的话,那岂不是就更加过剩了?”

天启说着就又道:“或许孙先生他们这些儒臣没说错,百工技艺确实是奇技淫巧,会造成新的问题。毕竟谁让大明人多呢,一旦汲汲于技艺改进,就会导致过剩现象更加严重,而徒耗钱粮。”

“陛下!千万不要这么想,如果这么想了,那大明就真的难逃王朝不能有三百年国运的规律!如果不改进本国技艺,那大明就不能用次等的技术品去赚取外夷的粮食了!陛下,大明现在因为气候影响,天灾不断,缺粮严重,很需要用军械火器等工业品去换取粮食,但如果陛下不让大明自己用的军械更先进,这些工业品,就不敢卖出去呀。”

张贵说道。

天启听后这才恍然大悟:“你说的没错!是这个道理!这么说来,不但不能压制技艺改进,反而还得发扬才是?”

“是的,陛下。对于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我们可以不用,但我们不能没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