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避实就虚

作者:名剑山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个没有北京梦的蒙古大汗,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蒙古大汗。俺答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北京情怀。只是他还是很理智的,深吸了几口气,说道:“南人不是傻子,我听说内三关,坚不可摧,我军攻坚不利,即便是到了关下,恐怕也是关山难越。”

萧教主轻轻一笑,说道:“大汗有所不知。燕山虽险,却难比蜀中之山,蜀中之山,那才是号称天险,飞鸟难越。但是依然有邓艾阴平道之举。更不要说数百里燕山,难道就没有一二可过的山川。况且,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自然是坚固,但是其他关卡却是未必了。难道大汗不想试试吗?”

“而且留在这里,与明人一决生死,定今后九边二十年消长。胜亦惨胜。而直逼京城。沿途可以就粮于敌,即便事有不协,也可以拔马出关,谁能当之。大汗还请三思。”

就粮于敌,说的很文雅。

其实就是大举劫掠。

大同挡在宣府的前面,大同城以北常常是与鞑子交战。但是鞑子绕过大同继续深入的战事,这些年也没有几次,真正算起来,估计也就是武宗皇帝应城之战。掐指一算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三十年太平,足够很多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人们滋养生息,不敢说一个积蓄很多。但是对于鞑子来说,足够他们捞一笔了。

有这一笔劫掠的收入,这一战就不算亏了。

萧教主将利弊分析的如此这明白,俺答的决断也就很简单了。只见俺答一挥马鞭说道:“不用说了,本汗这一次就挥马东去,试一试天下雄关的成色如何。”

大军调动,没有秘密可。

俺答阵前调动,更是让刚刚合兵一处的翁万达与周尚文看得一目了然。

翁万达的脸色难看之极。

翁万达也算是老边臣了。主持过很多军务。这广东人一辈子一半时间都在边疆。综合来说,也算是合格的边臣。但是合格与优秀还是差距相当大的。别的不说,翁万达大部分精力都在整顿边墙,整理积蓄。让宣大边墙完备,粮草充足。

这固然是不错的政绩。但这都是有形的政绩。而能战,却是一个不大好衡量的标准。

比如这一次,翁万达接到周尚文告急之后,就立即决定援救周尚文。不是他多大度,而是从战略上宣大一体,大同军被打残了。对于宣府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周尚文这个老匹夫,让翁万达很看不惯。

只是他依然拖延了数日才感到战场之上。

并不是,他想让周尚文吃吃苦头。而是非不愿,实不能。

这就暴漏出文官领兵最大的弊端。文官很难真正的了解军中实际情况如何。如周尚文这样老将,一辈子在军中,甚至军中一个百户,他都明白。一个小兵一提名字,大概就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这才周尚文能力战数辈敌军的秘诀。也是军中上下仰周尚文为父祖的情感。

但是翁万达却没有这个本事。他集结大队人马一行军,就忽然发现,平日给了他拍胸脯,立军令状,一个个慷慨激昂的将领,一个个都变得拉胯起来。

翁万达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