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春天里的烽火

作者:名剑山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好家伙。朔州监经过一年的经营。生产能力又所提升。但是供应大同一镇尚有不足。更不要说供应西边数个军镇的火器。

但是从道理上,也是说得通的。

无他,从运输的角度来考虑。朔州监在西边,不应该多支应西北军镇。不要忘记,说到底,朔州监是京师军器监的派出机构,虽然双方是平行机构。但是朔州监依旧不是地方机构,是中央派出机构。

工部尚书虽然不是他的直管领导。但作为部堂级别的大员,是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的。

而且周梦臣听说了。严嵩觉得军器监作为一个独立衙门太小了。他很多业务都是与工部有关系的。觉得即便不重新并入工部,也应该让他接受工部尚书的领导。甚至暗示嘉靖,之前军器监独立出来,是对周梦臣的优待。而今周梦臣走了,是不是应该恢复旧观了?

徐阶也觉得严嵩说的其实有一点道理的。区区一个五品衙门。直接向内阁负责。有一点太过了。而且从业务上来看,军器监的很多事务都是附带于工部与兵部大事之中的。让军器监独立在外,其实不利于决策效率。

不过,敌人的建议正确。徐阶未必同意。他立即暗示兵部。随即兵部就跳出来的,公然说:“军器监能归工部尚书管,不应该归兵部尚书管吗?”兵部这边意见也很明确,各地军镇的火器拨给,都是兵部说了算了,军器监应该接受兵部的间接领导。而不是工部。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已经变得没有道理了。

其实军器监在工部间接领导,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毕竟之前军器监就是工部下属,甚至主官都是工部主事。而兵部也有自己的道理,军器监与兵部业务联系太紧密了。

总体来说,都是可以的。

但问题是,工部是严嵩的战利品,兵部是徐阶的后花园。这就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徐阶还是有手段了,这一次他略胜一筹。两边一争,军器监就保持原样了。但是工部尚书胡松的命令,也不得不遵从。周梦臣所有火器都必须从朔州监供应了。这就造成了,刚刚组建十三卫各军,都非常缺乏火器。

数量相当少。

第二,边备不修。

边备不修的事情,之前也都说过。虽然,周梦臣各卫兵马到驻地之后,进行过一些修缮。但问题是,这些修缮根本无法挽回多少年留下的积弊。很多处城墙都有大大小小的缺口。

当然了,如果鞑子出兵上万,这些缺口未必可以通过。

但问题,这一次蒙古骑兵数量不多,多则千余,少则数百。人少马多,见我即去。根本追不上,

他们自然能从这些缺口溜入大同边墙之内。

这让大同方面十分的被动。

第三,经验不足。

虽然大同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最好的兵源地。但即便再好的兵源,也不是一上来都能当好兵用的。而且不仅仅士卒经验不足,军官也经验不足。毕竟大扩军需要大量的军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