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善后

作者:名剑山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杨继盛为河朔巡抚,马芳为河朔总兵官。殷正茂为兵备使,凌云翼为大同知府,李成梁为兵备司参议。至于河朔一省将领安排什么的。周梦刻意忽略了。但是对河朔省的兵额,倒是确定下来。总有十二万步卒,五万骑兵。十二万步卒分为二十个卫所,沿着黄河布置十个卫所,西边与宁夏镇对接,还有按照大同镇对于宣府对接的地方为起点,在草原上布置三个卫所,在青城,也就是云中。河朔省的省会布置五个卫所,将骑兵全部驻扎在丰州滩上。

其余两个卫所,分别驻扎在大同城,与丰州府城,作为两个府的守卫力量。

总体上,周梦臣也知道,这个人员偏少。但是周梦臣更知道是,更多的编制是不可能实现的。无他,大明财政的问题。周梦臣必须实现,河朔省的建立是为大明省钱,而不是给大明增加军费之上。

大同,陕西,榆林,这三个镇,几乎都可以免除了。宁夏,陕西这两个镇驻军也可以消减不少。

如果保持对外攻势,那么这些军队是不够用的。但是对外处于守势,再加以一定的外交手腕,这样的军队规模却是够用的。

无他,周梦臣相信,青城一战,决计会让鞑子胆寒的。辛爱的土默特部是蒙古之中势力最大的部落,即便是号称正统的察哈尔土蛮部,其实力也远远比不上土默特部。

这已经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杀猴儆鸡。

周梦臣不敢保证今后十几年,鞑子都会老实。但是想来十年之内,鞑子会夹着尾巴过日子。

青城之战的影响,决计不会局限于土默特一部,而是震慑了整个北疆。在此之前,是嘉靖想过安生日子,但是鞑子那边不想。而今却是所有鞑子都想过安生日子了。

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和平。

不过,即便如此,周梦臣依然提议将京营能战的士卒,轮换在河朔驻扎。最好还是五万兵额,甚至可以从河朔省挑选一些士卒调入京营之中。并将勋贵之中一些将领,在河朔任职。

其实,周梦臣很明白。勋贵之中根本没有多少成才的。就好像李儒。虽然是大同总兵,但是真正要按照能力来论,李儒的能力在大同诸将之中,排在十几位二十几位上,甚至一些刚出茅庐的年轻将领,能力未必在李儒之下,奈何,他身上有丰城侯一脉的光环,先天得嘉靖信任。

军队到底不是别的东西,在嘉靖看来,军队能不能打仗,都是次要的。要能信任才是最主要的。

周梦臣只能顺着嘉靖这个心思来弄。

将这些勋贵军官引入军中,估计会弄出很多麻烦事情。但是不得不为之。否则,他在军中大刀阔斧,嘉靖怎么想?甚至没有丰城侯一脉的支持,没有李儒为大同总兵,周梦臣连对军中动手的前提都不存在。

好在马芳而今为朔州伯,也算是勋贵一脉了。周梦臣内心之中,就开始思考了对大明勋贵进行换血的可能性。一方面给勋贵子弟更好的教育,毕竟大同书院培养出来的,曹世忠等将领看上去也算合格。另外一方面就是给勋贵一脉增加新鲜血液。马芳封爵,戚继光能不能封爵。重启子,男。两级爵位之后,封爵的人只会更多。

周梦臣也知道,其实第一代封爵不会被皇帝信任。真正能被信任的,就是在京师长大,被皇室影响的勋贵二代乃至于三代。因为这些人享受了皇室带来的荣华富贵。一些草莽思想也被洗去了。当然了,能力也不如自己的父辈。

不过,在周梦臣看来,虽然不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总不至于退化飞速,变成老子英雄,儿子不如猪狗吧?

总之,对军制,周梦臣有无穷无尽的想法,但也只能微微一叹,心中暗道:“不能再写了。我今后不入内阁,这些事情估计,再也管不了,或许将来到了江南,能在江南实践一下新军制?不过,想来土地也是一个问题。”

周梦臣思忖片刻,将两封奏疏大断删节之后,这才投递到宫中。

他心中暗道:“杨博估计要麻烦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