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冷静地说道:“朕不是嗜杀之君,只是你说是虚妄之言而已。宫廷之中,变起萧墙之内,所谓民心,所谓根基,所谓遗德何在?”
嘉靖不是在狡辩,而是他对政治的理解,与周梦臣完全不一样。
周梦臣对政治的理解,乃是政治书上得到。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连。而嘉靖对政治的理解,更偏向于权谋,阴谋。而不是周梦臣所思考的堂堂正正之道。
这也是各人的际遇不同,所决定的。
嘉靖很少直接面对百姓,他对大明社会的思考,不过是宫廷之内。而宫廷之内,更多是阴谋杀戮。没有更广阔的视角,他从来不相信什么百姓的力量。更不在乎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所谓的爱民,其实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
怎么能相信周梦臣的话。
周梦臣自然不可能给嘉靖上一课。如嘉靖这样的人,自己一套思维,早就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周梦臣说什么也没有用处。反而能遭到嘉靖的反感。
周梦臣只能顺着嘉靖的话说道:“陛下,不能借小民之力,乃是陛下只能通过士大夫沟通小民。经此一转,其中哪里有什么小民之言,都是士大夫之言。而今却不一样了。因为有了报纸。”
“陛下只需关注报纸,开放报禁,自然有很多消息从报纸上披露出来。如果陛下再派出锦衣卫监控天下报社。自然有源源不断的消息传来。只要陛下愿意,就可以此责问首辅。”
“天下有幸,乃有圣君,天下不幸,是为首辅。”
嘉靖听了,眉头一挑,心中忽然一动,说道:“好,好。周卿之才,胜过贾生。”
嘉靖说的贾生,就是指贾谊。
贾谊的才华,即便放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是耀眼无比。他最大贡献,就是给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运作方法与原则。可以说,在贾谊之前,汉法不过是宽松了一些的秦法。在贾谊之后,汉朝的统治才组建显露出一些自己的特色。
而嘉靖觉得周梦臣今日之设计。大有贾谊之风范。
如果按周梦臣制定的规则,今后皇帝永远是圣君,用舆论与司法制衡内阁。内阁虽然得了更大的权利,却被吃得死死的。
今后不大可能影响皇权。而且对皇帝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做事是很难的。但是挑刺却是很容易的。
皇帝看似掌控大政,其实大政是皇帝与大臣元老一并商议的。所以即便大政出错,也不是皇帝的错,而皇帝还保持虽然可以插手朝政权力。任何时候只要愿意,就可以在舆论之中,寻找一两问题,放大为朝野焦点,然后以此来责问内阁。
至于责问到那一步,就要看皇帝要做到那一步了。
进退自如,又不要劳心劳力,只是在掌控军权上多下一些功夫就行了。
嘉靖自然转怒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