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则是赛场练习,也就是适应比赛场地。
越大型的比赛,场地的区别就越明显,一号场地、二号场地、三号场地等等之间的区别都格外巨大。
其中,一号场地自然就是容纳观众人数最多的中心球场,因为空间宽敞、座位繁多,所以整个氛围都是不一样的,气流、光线、温度、声音、空间感等等都不同,击球感觉也不同,适应和没有适应过就是两回事。
但显然,不是每位球员都能够进入一号球场适应场地的,往往只有最顶尖最大牌的球员才拥有这样的机会。
因为场地就只有一个,哪怕赛事组织者限制了训练时间,一般都是一个小时最多两个小时,但依旧供不应求。
也正是因为如此,适应场地的训练,就不是预约,而是申请。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预约系统、赛事安排都是理所当然的。
宾厄姆顿挑战赛只是一项小赛事,练习场的安排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赛事已经运营了整整二十年,赛事总监早就已经不是菜鸟,但怎么会犯时间冲突的低级失误呢?
最大的可能性应该就是某位大牌球员——亦或者是大牌经纪人,向赛事施压,鸠占鹊巢地拿走了原本应该属于汉夫曼的练习时间,反正汉夫曼是没有经纪人也没有靠山的大学球员,最多也就是抱怨抗议一下,却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反抗。
其实,不需要工作人员给汉夫曼答案,等待时间到了,自然就能够知道占用汉夫曼练习时间的球员是谁了。
窸窸窣窣。
窸窸窣窣。
办公室门口的消息很快就已经传了开来——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alexander-zverev)。
那么,兹维列夫到底是谁?
在深入介绍兹维列夫之前,需要先说一个小小的概念。
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联手称霸网坛将近二十年,他们被媒体誉为“四巨头”,后来穆雷因为伤病而掉队,“四巨头”也就剩下“三巨头”,他们联手压制了整整一辈“80后”、“90后”的球员们,没有人能够突破他们的封锁。
时间,是他们唯一的敌人。
一直到后来,伴随着年龄和伤病的增加,他们的统治力稍稍松动,特别是仅次于大满贯的大师赛开始逐渐失守,一群“95后”球员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抢班夺权,然后经历时间考验,慢慢形成了“三小巨头”——
1996年出生的俄罗斯球员丹尼尔-梅德韦杰夫(daniil-medvedev),1998年出生的希腊球员斯特凡诺斯-西西帕斯(stefanos-tsitsipas),还有1997年出生的德国球员亚历山大-兹维列夫。
其中,兹维列夫是最早出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