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知道,凭借他一人无法参与驰道修建,必须把所有各房拉进来才行。
这些典吏正是因为被杨真拉进来,所以对参与驰道兴趣不大。
杨真看见没有人发言,想了想还是决定带头。
他喝茶一口,话下手里的茶杯:“各位,听说谢家与徐家已经与徐家按照秦始皇驰道法子修建,吾等不妨按照他们法子修建。”
“杨典史,谢家与徐家家大业大,不怕风吹雨打。可是吾等乃是小门小户,经受不起波折。”一个叫做秦闲的工房典吏叫苦不迭。
他是工房典吏,知道驰道造价不小。
你杨真家里是富商,有钱能够经受得住折腾,可是吾等就不行。
当然这只是秦闲的想法,但是此话不能说出口来。
其实不但秦闲有这个想法,在坐除了杨真,那个没有这个想法。
另外一个叫做蒋明礼房典吏,更是摇摇头,一脸苦笑:“杨典吏,上次吾等好不容易凑齐一个金鼠,现在又捐助积善积德款,早已一干二净,那里还有钱搞秦始皇那种驰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到其它路段已经动工了,难道吾等就不修建?”杨针感觉自己已经急得快成为一个病人,偏偏这一群典吏又是慢郎中。
杨真虽然快急死了,但是他不是知县,显然不能给他们下令,只得慢慢商议。
贾理大约五十左右的样子,额头已经有不少皱纹,还有少量白发,年齿就数他最大。
他轻轻啜茶一口,慢慢话下茶杯,显得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扫视在场人一眼,沉声说道:“在下觉得,驰道如果要修建,就要修建成县城到桃源镇那种。秦始皇驰道虽然名气大,但是遇到吹风下雨,影响极大,而且还没有仙水泥道平坦。”
听到他这是公开与自己作对,杨针气得胸膛起伏不停。
在杨真看来,驰道应该跟着徐家与谢家。
你赵平那种驰道修得再平坦,但是与当朝两个相公的家族驰道背道而驰,显然就大方向就不对。
更不用说,现在这个知县姓徐而不是姓赵。
“仙水泥道那种修建法子,也只有赵家庄掌握。”但是他不能明说这一点,于是咳嗽一声,“可是吾等与赵家庄不熟悉,怎么能够修建?”
“这个好办。县丞与主簿与赵家庄都熟悉,可能通过他们联系一下。”贾理把早已考虑好的想法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