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嬉笑答谢。
刘彦借机问起庙会和山门位置。
马育才说,徐州城隍庙,建在北城外三十里小山上。
此山如松林岗大小,从上到下也就百丈高低,坡度平缓登山容易,原先无名,因庙得名‘城隍山’。
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有庙会,吸引附近善男信女前去进香许愿,香火鼎盛远胜其他州府。
每天有千百人进香,山下有常驻的卖茶翁、卖糕郎、喂马租车人,皆依靠城隍生活。
山顶城隍庙有前后两院,殿堂两座,偏殿四间。
前院是山门,有功德堂、待客偏殿和卖香油的香殿。
后院正中是城隍大殿,大殿两侧偏殿住着庙祝与火工道人,有五六人,平时吃住都在庙里。
正殿左边有间小房子,只三尺高,从不开门。
相传那是间审鬼的刑房,晚上能听到里面传出鞭挞、惨叫声。
早晨吃过饭,马育才他们启程出发,一路向北去往城隍庙。
路上同行的车马不少,沿路可看到挑担的贩夫、推车的孝子、骑驴的老叟,一众进香百姓形形色色,如长龙向城隍山而去。
车行一个时辰,便见城隍山上香烟如雾,腾腾一大片香火气,沿路登山的人数以千计。
山脚的庙会很是热闹,各类叫卖声争着揽客,喧闹此起彼伏,两里外都能听见。
平儿与车夫并坐,眺望山上道:“好胜的香火,徐州城隍灵验吗?”
“灵验,我们的城隍爷有求必应。只要心诚,有灾消灾,有病去病。”
车夫笑说,谈论城隍所行灵验之事,又说:“我们徐州城隍爷比别地城隍官职都大。其他城隍,官品最大五品,我们城隍有三品,号‘忠义候’。”
“侯爷不光管阴间的事,人间大事他也管。诸如旱涝灾病,求子祈福,可烧香去求。”
平儿听他说,有些不解:“既如此灵验,怎会不知庙内鬼卒欺压民女?”
说话间车马行到山下,前面集市人流众多,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