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襄阳更是偷袭拿下的,双方都没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斗。
但是除了这两个城池外,早期的其他几次攻城作战楚军打的其实都不算太容易。
早期打南召县城以及鲁阳关,裕州的时候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各部楚军持续死磕上述三城,那是真的靠着惨重死伤才拿下了。
当时的明军降兵为主的‘第四混成旅’强攻裕州城,几乎把兵员都轮换了大半数,前头一直死伤,后头一直补充人员,先后死伤千余人才拿下了裕州城。
而当时裕州城里的守城明军也没多少,左右也就两千多人而已。
攻打鲁阳关的时候,当时的楚军里仅有的几支主力部队第二步兵团,同样是一边死磕一边补充兵员,最终拿下鲁阳关的时候,第二步兵团已经累计死伤了七八百人。
后续攻打均州和郧阳的时候,也是靠着更多的兵力加上围困,同时城内没有明军主力,只有一些杂牌地方兵力的情况下才顺利拿下的。
这种情况在楚军列装臼炮后才得到了改善。
在钟祥战役里,楚军动用不少的臼炮给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成功的拿下了钟祥,并且付出的代价也不算大。
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了汉阳城战役以及楚军横扫楚北其他城池的各战役里。
那一段时间里,是楚军打的最顺手的时候。
野战,能吊打明军。
攻城,还是能吊打明军。
不过渡江南下后,也就是在武昌战役开始,对面的明军也是陆续反应过来,针对楚军的火炮,尤其是臼炮进行了针对性的防御。
人家明军将领也不傻的,不知道在明知道楚贼有开花弹火炮的情况下,还傻乎乎的在空旷的城墙顶部进行防御作战。
就算是没钱没粮,但是人家搞个沙包在城墙上搞的防炮工事还是可以的
于是乎,楚军后续进攻明军把守的城池又比较难了。
武昌战役的时候都还算好,明军虽然开始反应过来了,但是各种应对还不算充分,所以虽然难,但是在楚军不惜代价的进行炮击,进行爆破,同时组织突击队进行敢死充分的情况下,终于是拿下了武昌城。
而等到了后续就比较麻烦了,这些明军们开始学聪明了,一个个在守城的时候直接在城头上构筑沙袋工事,甚至还在城外挖壕沟,构筑堡垒部署各种火炮。
把整个城市搞的跟个刺猬一样,让楚军一时间有种无从下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