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学习理科的风潮

作者:雨天下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且这个过程里,很多对于罗志学而言,只是常识性的一些东西,比如各类化学元素,铁,碳,氧气等等。

比如说枪炮领域里,钢只是一种铁碳合金,含碳量的多寡,直接导致了钢的各类不同性能。

这一点对于罗志学而言,只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十七世纪的科学界而言,这是绝对的未知领域,历史上要到十八世纪上半业,才有科学家证明了铁吸收某种物资后,就能变成钢,而这种物资就是碳。

然后氧气,这个后世人几乎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历史上,要到十八世纪后期,才有科学家发现了氧气,并解释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而进一步就可以解释燃烧现象,而燃烧现象进一步就可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很多东西,对于罗志学来说是尝试,甚至连知识都算不上,但是放在现代,那却是正儿八经的先进科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罗志学对皇家理工学院汇集整理的各种科学教材进行了纠正,补充。

最终,才得到了这二十多本理科教材,并充当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材使用。

根据这些教材,皇家理工学院设立了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机械系、天文地理系、医学系、农畜系一共七个系。

其中一部分最基础的,比如初等数学,初等几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学等书籍,则是由礼教部进行印刷,然后公开发行,作为天下其他普通士子们的教材使用。

这也就是现在孙启年他们所拿到的这几本教材。

回到客栈后,孙启年拿着这几本书仔细的翻看了一部分,说实话,他个人对这些理科书籍没什么兴趣。

里面都是一些非常枯燥无味的各种题目,解体思路以及各种解说。

让人看了都想睡觉!

但是自家堂叔已经说过了,哪怕是自己报考的进士科,到时候也要考部分理科题目,也不要求多么高深的理科造诣,好歹基础的算术要知道吧,要不然到时候连公文里的数据都看不懂……

所以哪怕这些书籍很无趣,但是孙启年还是硬着头皮去看,去学。

实在不行,就死记硬背,然后再反复的做其中的一些题目。

还别说,孙启年虽然个人对这些理科没啥兴趣,但是作为一个能够在科举考场上,一路杀出来的人。

尤其是在明时期就能够在读书风气极为浓郁,竞争极大的苏州府里考中秀才,他这个人的读书天赋还是有的。

至少记忆里这些都很不错。

没有足够的记忆能力,孙启年也不可能记住众多的四书五经以及数量庞大的各种注解,更不可能背诵记忆数量庞大的各种时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