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国和东掳人交战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是在辽西走廊,更不仅仅只是在宁远城一线。
要不然的话,东掳方面也不会如此被动,连援兵都抽调不出来啊。实在是多线作战,其他方向的兵力都被牵制住了,东掳人已经没办法抽调更多的兵力而已。
为了应对楚军的全面进攻,为了支援辽西前线,东掳人之前都已经把他们的各种八旗里的所有剩余青壮都组织编入军队了,后续更是把高丽半岛的仆从兵力都征召了。
但是这些后续征召的青壮,仆从兵的战斗力太差,在战场上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东掳人只能是依靠着原有的主力部队进行抵抗,如此也就深陷兵力不足,逐步溃败的局面。
大楚帝国和东掳人的这一场东北战役,打的就是一场全面战争,比拼的其实都不是什么双方将士的勇武,将领们的战术谋略。
而是直接比拼国力!
很不辛,东掳人的国力远不如大楚帝国,不管是人口还是钱粮都是全方位落后,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楚军那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性的全面推进。
前头广宁各城刚完蛋,后脚宁远城也是陷入了危机当中。
从前头一路撤退下来的东掳各部逃回到了宁远城,顺带也把恐慌传染给了宁远城里的东掳一万多守军。
自从楚军前锋杀到了晋庄驿后,宁远城内的东掳守军就已经开始恐慌了起来。
而在五月初六,楚军第八军在宁远河上游顺利渡江,并攻占了兴水县堡、白塔裕堡两地后,宁远城内的东掳守军就更加恐慌了.
五月十三日,在广宁中右所一带休整了多时的第三集团军第九军以及集团军直辖兵力继续东进,并很快抵达宁远河西岸。
宁远城,就在宁远河的西岸!
双方兵力,隔着宁远河对峙!
五月十五日,趁着夏季涨水期,宁远河水位比较高,大楚帝国海军派遣了大批中小型战舰沿河而上,为陆军部队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并掩护陆军部队搭建浮桥。
海军的舰炮火力,可比陆军的那些野战炮什么的强多了。
有海军的舰炮火力掩护,再加上陆军自身也有大批火炮往岸边一摆,对面的东掳守军连靠近袭击楚军搭建浮桥的工兵部队的勇气都没有...
只能是远远的摆上了十多门火炮,隔着一千多米外对楚军进行炮击。
因为对方火炮少,距离也远,所以虽然给楚军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依旧没办法阻拦楚军强行搭起了浮桥并开始了大规模过江
五月十七日下午时分,浮桥初成,楚军开始大规模过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