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东北开发(9K)

作者:雨天下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然后,季德华发现自己缺乏主政一方的经验。

这就尴尬了……

要不然弄到了辽东巡抚的位置后,季德华还要琢磨着做出成绩来,如果做不出成绩来也没啥用,别指望能够继续晋升,御书房更是奢望。

为此,他定下了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从关内各省,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地方招募移民前往关外辽东屯垦,只不过移民来源比较麻烦。

距离近的河北,山东、河南乃至山西等地遭到战争破坏后,虽然也存在着人多地少的情况,但毕竟不严重……如今帝国在北方数省展开的恢复民生诸多政策颇有成效,日子已经比以往好多了,如此情况下虽然也能招收一些移民,但是恐怕很难获得大量移民人口,毕竟能活得下去的情况下,没几个人愿意拖家带口跑到辽东苦寒之地开荒的。

至于地方地方,距离太远是一个因素,生活没有陷入极端困难也是一个因素。

因此招募移民来辽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辽东一穷二白,属于人们口中典型的苦寒之地的情况下。

所以他准备多点开花,一方面在北方各省招募移民,怎么说呢,人少了也不是说没有,不管什么地方,总会有活不下去的人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前往一些受灾的地区招募灾民,还有沿海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山区,这些地方素来人多地少,当地也有着移民前往外地谋生的传统。

直接招募移民外,季德华其实更加注重开发当地的矿产,搞工业!

他是工业出身,很清楚工业给地方带来的庞大发展助力。

不说别的,只要能够子啊辽东建立一座大型的钢铁厂,那么就能一夜之间就把辽东的经济给带动起来。

有了钢铁厂,那么就会有相配套的上游以及下场工厂,各种机械五金工厂就会闻着味来,哪怕是兵工厂也不例外。

在辽东直接造枪炮弹药打仗,总比大老远从江南运过来方便不是。

而有了工厂也就有了就业岗位,有了就业岗位,也就有了普通居民消费,到时候大量普通人哪怕是为了赚个工钱、做点小生意都会过来。

这人口,自然也就能多起来了。

这个阶段里,辽东官府还能够获得大量的税收,尤其是商业税收,然后又能利用这些税收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浦桥什么的。

甚至用来招募移民补贴农业生产等等。

而辽东的农业发展,又能反过来供应工业就业人员的消费乃至军方所需。

最后,整盘棋也就盘活了。

计划已经有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该怎么说服帝国高层那边在遥远的边疆,在面临着东掳人威胁下,花费巨资在辽东投资并建立钢铁厂等一系列工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