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不可为而为之(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下官愿接下河工之事,九死而不悔!”

“有本官挡着,你还死不了’

沈忆宸心情大好的开了句玩笑,然后任命陈涛为河工总管,阳谷县迁徙过来的两万精壮灾民,交付他以工代赈。

经过这半个多月的米粥,以及偶尔的肉食补充。当初瘦骨嶙峋的灾民,如今都有了良好的气色,完全可以投入到河工大业之中。

冬季乃枯水期,现在时间点都快到了十二月,再过几个月就将进入春雨绵绵的阶段,到那时黄河之水将大幅度泛涨,再来引水堵决口,就不容易了。

耽误了这么久,哪怕民夫数量还远远不如,沈忆宸没时间再拖下去。

陈涛领命出去后,沈忆宸拿出一份空白奏章,在上面写下《两河经略疏》六个大字。

这是他第一份正式上疏朝廷的治水奏章,里面内容是把这段时间亲临实地的治水方案,给总结为了“治河六议”。

分别为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杜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同时在上疏奏章里面,强调了治水经费的重要性,沈忆宸期望朝廷拨款不低于八十万两的水利银。

这里面除了工程用款外,更多是为了支付“灾后重建”的工钱。黄河泛滥的盐碱地一时难以恢复,受灾百姓如若手中没有银钱,接下来几年日子都不好过。

另外要八十万两水利银,就跟之前与山东布政司官员漫天要价的道理是一样的。

沈忆宸估计八十万两朝廷肯定是不给,能折中给个四十万两,加上山东布政司的二十万两,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税粮,各方面节省一点,应该能发放工钱的同时,把河堤给修建成功。

之所以能花小钱办大事,原因很简单,沈忆宸能保证在他手下不会有雁过拔毛,各种漂没贪污的存在,这些银子将实打实的用在河工以及灾民身上。

只是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沈忆宸还不知道的是,无论水利银,还是征调的民力,可能都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

这个世上“聪明”人大多,愿意如他这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蠢人,终究是极少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