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镇队伍很快就停在了福州府城门前,喜宁跟沈忆宸先后从马车上下来,以布政使张琛为首的福建文武官员,齐刷刷的向着两人行礼。
提督跟监军,名义上仅仅只管打仗,可事实上进入到战时状态后,沈忆宸有权节制地方文武百官。
权势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超过了当初山东治水的佥都御史一职。
唯一不如的地方,那便是他要跟监军喜宁分权,没办法肆无忌惮的一言堂。
“此乃多事之秋,尔等就无须多礼了。”
喜宁摆了摆手,没多大兴趣与福建地方官员客套。
当决定不上疏奏请朝廷增援,就意味着喜宁要与沈忆宸共同承担平叛失败的后果。这事关身家性命,他当然不会像之前那样若无其事。
“喜公公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下官已备好了接风酒宴,还请喜公公跟沈提督赏光。”
福建布政使张琛满脸讨好的邀约喜宁跟沈忆宸,态度远比当初山东布政使洪英要谦卑。毕竟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喜宁跟沈忆宸仅需要一封上疏弹劾,自己的仕途就走到头了。
可哪怕如此,依旧没能得到喜宁的好脸色,他板着脸回道:“福建局势都糜烂至此,咱家是没心情吃饭的,莫非张藩台还有心情吃吃喝喝?”
这话一出来,张琛脸色可谓是瞬间通红,心中羞愧难当。
他羞愧的原因,可不是为了福建局势崩坏,而是喜宁丝毫不顾及颜面,当着地方下属百官说出这番话,让张琛这个布政使一张老脸往哪放?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丝毫不给面子的举动,也就喜宁能干出来。
英国公张辅在他这里都没有牌面,你一个区区布政使算什么东西?
“喜公公,这也是左藩台的一番好意,私下他这段日子面对福建局势,可谓寝食难安。”
就在此时,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帮张琛解释了两句。
“你是何人?”
喜宁反手问了一句对方身份,自己在这里立威,布政使都不敢说话,你也配当和事佬?
“下官福建右布政使宋彰,见过喜公公。”
说罢,这名叫做宋彰的右布政使,向前靠近了一步,悄声补充道:“下官是王公公干儿子。”
明朝洪武九年,为了削弱跟分割地方权力,设置左右布政使两名,共同经理全省事务。不过一般情况下以左布政使为尊,右布政使更类似于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