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章 败八旗

作者:独孤赏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句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千八旗步兵顷刻间崩溃。

“快撤!”一直犹豫不决的英隆这个时候倒是来了决断。

两千的骑兵绝尘而去,剩下的步兵彻底的绝望。

“算了,还是不要赶尽杀绝吧,告诉他们投降不杀。”林凤祥命令道。

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太平路非常痛恨清军,抓到清军肯定会杀死。

实际上,太平军并不滥杀清军俘虏。从一开始太平军就非常重对清军的招降,一路从金田村走出,太平军收编了很多清军,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即使是八旗军,他们也不会滥杀。在攻破江宁的时候,太平军就试图对江宁城内的八旗进行招降。

只不过江宁城内的八旗到最后都没有投降,与整个满城玉石俱焚了。

一直以来被太平军俘虏的都是以绿营兵和民团为主。这些清军被俘虏后经过一番洗脑教育,就会成为太平军良好的兵源。

“投降不杀!”几万北伐军此起彼伏地喊道。

这些八旗步兵刚才战得非常英勇,以他们的心性,本不会投降的。可是英隆的逃跑行为让他们彻底寒了心。与其跟着英隆那样的废物卖命还不如降了太平军。

于是,剩下的一千多八旗步兵还有那些没办法带走的炮兵,全部投降了太平军。

这是八旗兵首次投降太平军。这些人的投降不禁让林凤祥考虑起今后在东北该如何对待这些满人、蒙人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太平军一直奉行的是天父之下万民平等,当然天父的几个儿子除外。

他们并没有搞大汉族主义那一套。这可能也跟太平军起家于西南有关系。

西南之地本就是各民族杂居之地。要是太平一开始排斥其他民族,那么他们必然会在西南之地面临更多的敌人。

这些八旗兵今天能够投降自己,说明清廷在东北,自己的老巢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对打进东北的太平军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清廷入关之后,凡是跟爱新觉罗家关系好的都跟着进关去享福了。

清廷一直以来都对东北持封锁的态度。让东北几百年都没有什么发展。可能是害怕东北再冒出一个凶悍的民族游猎民族吧,毕竟他们自己就是一个活教材,入关后满清就处在原来大明的那个位置了。

一直到清末,日、俄都把手伸到了东北,清廷才放开对东北的封锁,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闯关东。

试想一下你家里有一个有钱有本事的亲戚,把原来的穷亲戚都带去大城市享福去了,唯独把你家留在在穷旮旯里,你心中会不会心生怨怼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