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大部分时间也住在这里,名义上是照顾洪天贵福的生活。
他以洪天贵福的名义不时跟库房索要钱财、物资,甚至在民间强抢民女。
这些东西和女子实际上都是自己享用。同时他也是用这些东西趁着罗大纲出征收买了留守的军队军官。
罗大纲一路征战过来,老营伤亡惨重,很多军队都是后来招募的的,对罗大纲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忠诚度。
反而是因为老营兵马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罗大纲对军队的掌控。
现在太平军还能够在汝州支撑,只是因为河南的英桂手下同样也没有什么可以野战的士兵。
英桂手下的绿营主力全部都放在东边的归德府,现在那里是捻匪的大本营。
淮海军进入安徽之后,捻军就失去了自己的大本营,全部撤入了河南境内,东北边的山东境内同样无法立足。
河南经过了水灾之后,官府对地方上的掌控减弱,正好让捻军趁虚而入。
捻军也并非一味地破坏地方,河南的流民大量流入江苏,尤其是河南东南面的各府。
这让地方上的土地大量抛荒。
捻军进入后占据这些土地建立围寨,四处抓人耕种,这就势必得罪了的当地的地主势力。
作为巡抚的英桂不得不派兵前去剿灭。捻军最擅长机动,让这场剿匪演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回到汝州城。
时值冬日,汝州城内外一片萧条,战乱断绝了商路。商铺关门。
城内的百姓没了生计,很多人逃到了乡下,也有些人去东边投了淮海军。
罗大纲镇守镇江的时候,倒是将镇江治理的井井有条。发布了许多惠民措施。
他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地方也有几把刷子。
但是太平军进入汝州时间尚短。而且大部分的时间罗大纲都在外领军打仗。
汝州的政事一直都是黄浩在主持。
黄浩一味地强取豪夺,弄得天怒人怨,百业凋零。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