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接手的沙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虽然克里米亚的战斗还在继续,沙俄却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
首先是巴尔干半岛,沙俄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两个公国撤退,回到了当初的起点。
这意味着在西线沙俄已经失败。
中线的克里米亚主战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虽然还在沙俄的手中,但是在联军的围攻下,随时可能丢失。
黑海舰队作为沙俄海军的主力,已经成为历史,军舰上的火炮都被挪到了要塞。战舰也被坐沉在港口。
海军的丢失最让亚历山大二世心疼。
沙俄不断地向克里米亚派遣援军,但是这似乎成了添油战术。除了损失巨大以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临阵换将,召回了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亲王。后者在多瑙河失败后显然又得到亚历山大二世的重用。
只有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他想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作为新王,他有不好直接说出来,那样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懦弱的君王。
亚历山大二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积极进行外交活动。
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考虑和平的可能性。
西历3月15日,谈判在维也纳开始。哥尔查科夫家族的第三号人物出场了。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是前面两位戈尔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在后世的历史上,此人是俾斯麦时代惟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
东路高加索的战场上俄国成功地占领了重要堡垒卡尔斯,进入亚美尼亚,土耳其军队退入了高加索山脉的南方。
打败土狗并没有让沙俄获得多少的成就感。
最令亚历山大二世压力山大的是沙俄在远东的失败。
沙俄自称双头鹰,可是现在东边一个头却被人砍去了,这让沙俄非常丢脸,虽然被砍去的只是最东边的一点点。
尼古拉一世在位的时候觉得这是英法在远东扶持清国人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