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机要三处

作者:独孤赏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季莫琴科部长你好,做吧。”亚历山大二世对先皇的老臣都很客气。

“请问我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吗?陛下!”季莫琴科的脸上露出微笑,显得有些僵硬,显然他并不是经常笑。

“是的,我之前让你去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陛下,您是指联军用的武器吧。”季莫琴科确认道,最近他要查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陛下,最近战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枪,跟他们之前用的线膛枪不同,这种枪依然是前装线膛枪,但是他们使用火帽击发。不过他们使用的子弹依然是米涅弹。”

“很好,你们做的很棒,之前搞到的样枪,我们的兵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了。”

战争是传播科技的最快途径,人们在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新的科技。

董书恒一直非常注意对自己科技成果的保密工作,只是在远东的战场上在沙俄人面前展示过新步枪。而在远东跟俄国人打的都是歼灭战,武器流失的概率很低。

洋人只能在中国少数的几个港口活动,根本不能进入内陆,这也让复兴军武器的秘密得以保守住。

枪支还在其次,无烟火药才是最主要的秘密。

后膛枪的难度并不大,现在的欧洲人基本上都能够制造出来,只是他们不愿意用罢了。

像英国人现在用的恩菲尔德1853性能已经非常棒。

他可以向500码以内的集群敌人射击,终点动能足以杀伤900码左右的敌人。

而且十几秒钟就可以射出一发子弹。

董书恒现在已经不是很担心枪支流出去,他担心的是火药流出去。

如果没有无烟火药这个技术壁垒,复兴军所保持的武器代差很快就会被追平。

俄国的工业能力虽然不如英法,但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向西欧学习,所以他们的技术水平虽然不算先进,但是沙俄的体量很大。

从1820年开始,俄国人每年从欧洲进口的机器设备,每年增长一倍。

大量的工厂被建立起来,他们生产的产品销售地中海沿岸以及波斯湾的阿拉伯人那里,跟英国人产生了竞争。

而且俄国人还出台了关税保护政策。

这也是这次英国人陪着法国人一起干沙俄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