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治河(求票,求订阅!)

作者:独孤赏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对于这些百姓的损失完全可以多分配一些土地去弥补。

其次,这次黄河水灾已经让这片地区成为了灾区,大部分百姓已经被董书恒迁移到了海州地区。

本来就是准备将他们迁移出去。

现在只有少数居住在丘陵地区的百姓没有受灾,需要政府动员搬迁。

因此现在搬迁的压力最小。

最后,现在复兴军刚刚建立政府,余威犹在,百姓们还把握不好复兴军的处事风格,更多的是人会选择暂时忍耐。

正是快刀斩乱麻解决此事的最佳时机。所谓长痛不如短痛。

董书恒心中则是支持这个方案的,甚至他早有此打算。只是此事终究要大家去执行,所以他将这件事情拿出来给内阁讨论。

同时,他也想看看内阁这些人讨论的时候,能不能将这件事所产生的弊端全部发掘出来。

农历1955年5月15日,董书恒发布总统令,同意了冯道利提出的治黄方案。

同时在命令中附录一份黄河治理十年规划。

规划指出要在未来十年内逐步迁徙黄河上游的两岸的三十公里以内的百姓。

政府要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所有迁移的百姓,政府会补偿土地,负责迁移的费用。

有人会说董书恒这是在好高骛远,还没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就开始考虑环保问题了。

事实上,董书恒做这件事的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移民实边。

治理黄河上游生态,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够做,为什么现在做?

这就要提到董书恒另外一个目的。

现在是华夏最后扩张国土的机会,但是扩张华夏的生存空间不是仅仅靠军队去占领。

必须要有人生活在那里,不然的话,当地的人不会对华夏产生归属感,哪怕是华夏的军队占领了那里,若干年之后,还是会脱离出去。

董书恒知道今后世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爆发一场独立运动的高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