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火车就是在有轨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董书恒现在鼓励各地使用有轨马车。华夏现在拥有大片的草原,大牲畜的成本很低。
发展有轨马车还能够,解决草原上马匹的销售问题。
很快,华夏就要有自己的有轨电车了。
徐寿在欧洲很忠实地践行了科技的搬运工这样的角色。
他的人还没回来,有轨电车的技术就已经回来了。当然这些技术里面还有他的功劳。
正是他与西门子合作建造了第一条有轨电车。
到时候董书恒给这些有轨马车稍加改造,就能让其变成有轨电车。
城市内,大牲畜还是不能太多,不然影响市容。
不过他们可以在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即使是以后有了柴油机。
牛马等牲畜依然可以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毕竟他们吃的是草。而柴油机是要吃油的。
柴油机用坏了就坏了,牛马老了,还可以卖肉。它们可是一生都在为人类服务。
进入江宁城,董书恒见到道路似乎得到了修缮。城内的整体布局没什么变化。
只是城外的建筑变多了。甚至还有那种新建的成排的工人住房。
到了城内,董书恒见到原来总部使用的大宅院,现在大都变成了书院、学院。
“总统我们现在将所有的学院、书院都搬到了城内来。现在江宁这里有女子师范学院、男子师范学院、江宁书院、江宁理工学院、江宁中医学院、淮·克技工学校等近十所书院、学院或者职业学校。”
“我们将原本内城的那些大宅院基本上都改成了学校。组成了一个江宁教育联盟。”
“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书院公用内城的一个公共大图书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学校的图书集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也便于各个学校之间的学生相互的交流。”李存训指着马车外面的那些挂着大牌子的学校介绍道。
这个真不是董书恒教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的。这样的模式后世倒是非常常见,也算是达到一种群聚效应。
“这样很好,你们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书院城了。干脆就将内城变成一个江宁书院城。将政府机关都搬迁到外面去。”
“是的,总统,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回头我们就找院校的负责人谈话,寻求大学城建立的可能性。”对于董书恒的建议,李存训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