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百多年前沙俄就开始使用这套战术,从西西伯利亚一路向南入侵。
曾经欺负沙俄的游牧部落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沙俄的臣民。实在是不得不佩服这个民族的领土扩张的能力。
与他们的做邻居也算是华夏的不幸。
可是,这一世,碰到了董书恒,沙俄人在东方为所欲为的好日子到头了。
一师一路打过来,几乎没有哪个沙俄的堡垒是主动投降的。
等到复兴军攻进堡垒之后,堡垒之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王从志他们的炮弹补给又断档了。
就在两天前王从志已经派出了一个团去夷播海北边的巴北码头接收补给,可是现在还没回来,应该是送补给的船队还没有到。
王从志已经尽量节约弹药了。他清楚物资从东方运到西域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有些地势平坦的堡垒。一师都没有怎么使用火炮,而是用上了复兴军以前常用的掘壕前进战术。
也就是让士兵通过挖掘“s”的战壕,将进攻距离拉近到迫击炮的射程之内,然后使用迫击炮先对堡垒的内部进行破坏。
然后通过在战壕中对堡垒射击,掩护进攻的士兵。
沙俄的堡垒通常都不大,周长一般也就在百米左右。
所以迫击炮对他们的杀伤还是很强的。有时候炮弹会引燃堡垒内地的易然物。
其中一个堡垒就是应为易燃物引燃了堡垒内的军火库,结果直接就把那个堡垒给从内部爆破了。
那次走了狗屎运,一师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那里。
弹药补给的问题,总后勤部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伊犁建造一座兵工厂,这样就可以就近生产弹药。
要是在满清时期,这样的方案肯定会被高层否决。因为这样的边疆重镇如果是有粮又有枪,那么今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董书恒并不担心这一点。他相信自己设计的制度以及一个蒸蒸日上的华夏,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后董书恒还是决定在伊犁建造一个弹药厂以及一个小型的兵工厂。
弹药厂很齐整,但是这个兵工厂并不大,主要负责生产枪械的备用件以及对枪械、火炮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