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恒现在在建立一种经济模式。官办企业掌握关系民生的重点行业。同时其他的行业领域完全敞开给官府和民间自有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有多好,相对于私人管理的工厂,这些官办工厂现在拥有官府的支持,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
加上华夏国内处于物资的紧缺状态,工厂基本上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
这才让这些官办企业和那些私人的工厂能够和平地相处。
但是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一定会突显出来。
现在像祥子这样的三轮车夫都觉得自己是吃皇粮的,感觉到了自己地位上的提升。
今后如何让这些工厂企业去跟那些华夏新兴的私人工厂主们去竞争呢?
董书恒觉得他移植过来的一些后世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经济的上升期,一切的问题都被良好的发展势头所掩盖。
但是瓶颈终归是要出现的。
不过这种短期内还没有什么显性特征的事情,董书恒还关注不到。
他手头上的事情多的很。南亚地区圣国以及缅甸与英国人的战争,吕宋地区的移民以及行政建制,南洋华人小国的发展,在北美与英国人之间争夺加拿大西部地区,美国堪萨斯的内战,南美洲的华人动态,欧洲普丹战争的发展程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关注。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所谓百密一疏,关注的东西多了之后必然会产生疏忽的地方。
“徐所长,您说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以能量的形势传播,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敏感的接收装置,接收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那么就能做到跟有线电报机一样的效果了。”今天董书恒又泡在徐寿的电力研究所中,两人聊到了最近徐寿研究的电磁波。
原本他是听说电灯泡有新进展,准备过来看一下。
没想到被徐寿拉在一起讨论电磁波了。
“是的,总统,您提出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考虑过了,这确实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这个接收装置。”
“而且我发现这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基本上和电力在导线的中传播的速度产不多。”
董书恒接下徐寿的话说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种无线电报取代有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