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书院中的历史教授写给内阁的。
这位教授显然对华夏历史以及地理都有研究。
他发现复兴军地图上很多的地理位置名称使用的还是音译,他觉得这样不符合咱们大国的自信和身份。也不利于这些地方彻底地融合。
因此他建议将这些地名全部都改为古称或者是给它们从新起中文的名字。
比如北方的西伯利亚地区应该改成鲜卑利亚地区。巴勒喀什湖应该叫夷播海,月湖被董书恒起了名字就算了。
董书恒也不愿意用北海这个名字了,因为已经有了真正的北海,就不需要这个内陆湖泊来充当北海了。
另外还有像费尔干纳盆地应该叫葱岭。
还有北方的几条大河最好也要像长江黄河一般用汉语命名。
……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用音译过来的名字。
董书恒觉得这个历史学者提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点复兴军应该向英国人学习。
人家到现在计量单位都还是使用的英制,而没有采用欧洲人普遍采用的公制。
这就是大国的自信。只有你用我的标准,我不会去屈从别人。
在这份文件上做出了批示之后。
董书恒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情报。
这是一份关于印度北部战局的最新情报。
之前陈玉成策划的对东线印度军队的夹击计划已经有了结果。
陈玉成以手中原本的两个军团,将近四万步兵对英国人设置在赖根杰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英国人以为圣军这是发动总攻,是为了西边的叛军解围。
考虑到圣君的兵力,布朗将军果断地将驻守在恒河边上的第二梯队后备兵力给调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