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带来了多少物资?我要的军械都齐了么?会说汉话的红夷教官也到了吧?”沈树人随口问道。
张煌言如数家珍地答道:“红夷教官在后面的船上,一会儿会让人安顿的。我这次带来了又一千支火器,其中鸟铳六百,外面弄的杂牌火铳二百,斑鸠铳等红夷铳二百。
族中为此花了不少银子,有些还是问郑成功匀的,他给的价钱也还算公道。
刀枪这些自不用说,也给你补了一批精良的,专门供咱自己的家丁水手应该也够——你自己信里说的,黄州武库里那点存货,够装备乡勇新兵应该够用的。
甲胄方面,弄了几十副昂贵的红夷甲,还有三百来套军中的铁札棉甲,一千副没有铁札的低价棉甲。火器一共花了六万多两银子,甲胄更贵,这种事儿多来几次,你家百万家产怕是也顶不住呐。”
明末官方的火器定价并不贵,按照《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万历初年戚家军的采购,每支鸟铳材料费才九钱银子。哪怕崇祯末年通货膨胀,最多也就三两。
不过官方定价只是计算了材料的费用,也就是钢材和工具折旧的钱,没算工匠的人工开支。
沈树人这种不能走正式政府采购的路子,肯定享受不了那么低的报价。实际上鸟铳这种加工复杂的武器,工费会是材料费的数倍。
而刀枪、棉甲之类,才是材料钱占大头。一套上等嵌铁片的棉甲,光是主料就要八两银子,辅料全算上至少要十几两。
明末的铁甲已经不会把甲片弄得太小,所以打磨起来没有宋和明初的铁甲那么费事,也不用给甲片钻孔穿线缝纫。
只要把大铁片直接衬在几层辊压结实的棉花之间,然后缝上一道道纵横的网格固定住就好,跟后世的防弹衣插板原理有点类似。代价是接缝处防御力比较低下,比札甲还低不少。
张煌言把账目大致说了之后,也是劝表弟以后还是想办法自己造工坊聘工匠打造军械,会省些银子。直接买现货溢价太厉害了。
沈树人也表示赞同,说明年他就会在大别山自建工场打造军械,今年因为要得急,才先花大价钱买的。
沈树人前世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知道作为主角,就该把供应链全部抓在自己手上,确保自己的“战略供应安全”。
谁要是把自己的军械供应交给外人,就会被冠以跟“常凯申身边的宋姓败家娘们儿,把买飞机的钱存银行吃利息”一样的恶名。
但他也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眼下是事急从权,那些谁都能造、没有技术秘密的东西,暂时外包也没什么。就像小米这种供应链公司,刚起家的时候就是个组装厂,将来做出技术含量了,自研率当然要提高。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没有定法。
一行人叙着旧,很快策马回到蕲州县城。
左子雄住进了团练卫所,张煌言则跟沈树人一起,继续在赵云帆的县衙里借住。
谁让黄冈县在敌人手上,这蕲州县衙已经塞进了两个知县、一个同知,所有房间都占满了,只能再占用左近的几座民宅。
今天是中秋佳节,一会儿还要赏月喝酒,能有几个亲友来访,沈树人也是挺开心的,就先沐浴更衣一番,免得灰头土脸不能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