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白龙鱼服,告老还乡

作者:云先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整整是贾政的十六倍,但凡遇上庆典,重要节日,比如说清明、重阳、中秋、除夕,或者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帝、皇后的生辰,他都可以得到宫里赏下来的各种御用之物,年底的时候还能得到一大笔,少则数千,多则两三万,甚至五六万两银子的“年终奖。”

大梁官员品级的列表中没有孤儿院副院长这一说,《宣德大典》编纂副总裁是临时职位,所以两者都没有俸禄可以拿。

贾政这个人耳根子软,容易轻信谗言,从以往贾环只要一告刁状,他便气急上头,不辨真假的毒打贾宝玉这件事便能窥见一斑,又无半点识人之明,固执的认为浓眉大眼,满口之乎者也的都是好人,并心甘情愿的为他们运作,比如双双死在漫漫流放之路上的“假话”和“附势”,这种人最适合拿来当枪使,若是有人要对付贾瑜,他无疑是最合适,最好用的突破口。

他若是哪天稀里湖涂的做下违背律法和族法的事,那贾瑜在清理门户,大义灭亲时难免会下不去手,陷入两难之地,被人借此攻讦,所以把这种可能性趁早扼杀在摇篮里是最稳妥的方法,让他天天在家里闲着,总好过在外面忙着要十倍百倍。

….

于是乎,贾政当天便辞了官,理由是年老体衰,昏聩颟顸,无力继续忠于王事,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留下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臣子,景文帝没有挽留,直接批准了,念他为官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功劳和政绩,但也算是尽职勤勉,又看在贾瑜的份上,加其为正三品工部右侍郎,赐百金,每个月的俸禄照领。

与此同时,周氏身上的宜人诰命被宗正寺按例给收了回去,宁荣两府现如今只剩下三个诰命夫人,除了国公夫人贾母和五等将军夫人王熙凤,还有贾瑜的生母,早已故去十余载的一品夫人陈氏。

按照朝廷礼制,捐的官虽然没有俸禄和星点权利,但他们的正房夫人还是可以得到诰命或者敕命的,因为贾芸是正六品工部主事,所以小红是安人,程日兴是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他的妻子则是宜人。

薛姨妈端详着薛宝钗眼角那抹挥之不去的春韵和脸颊上那片若隐若现的潮红,心里很是高兴,握着她的柔荑,眼神中满是欣慰、赞许和鼓励,庶长子看来是没有希望了,不过自己女儿受宠也是件大好事,以后的事谁说的定,还犹未可知呢。

“二弟,人已经入土了,按照你说的,除了我,只去了大妹妹、宝玉、三妹妹、环哥儿和兰小子,其余人都没有去。”

贾瑜坐到椅子上,端起盖碗喝了一口热茶,澹澹道:“老太太,大姑娘年纪不小了,皇后娘娘恩准出宫后可另寻良配,不好一直留在家里,免得遭人闲话。”

元春站起身道:“我不嫁人,我只想一辈子待在家里侍奉老太太和老爷,照顾宝玉,迎春也到了年纪,她都不用嫁出去,凭什么我要嫁出去,这不公平,你身为族长,自诩公平公正,应该一碗水端平。”

一直低头不语,恍如凋塑的迎春抬起眼帘看了看贾瑜,两只柔荑紧紧的攥住手帕,身子微微颤抖着,被触及到伤心事,她眼眶一酸便开始掉金豆豆,探春小声的安慰,小惜春用手帕给她擦着泪花,三姐妹的关系非常要好,不是亲的胜似亲的。

“大姑娘,你和二姐姐不一样,她是我异父异母,情比金坚的亲姐姐,你只是族姐姐,有何资格要求一碗水端平?”

贾母低声喝道:“瑜哥儿,都是姐姐,怎么能有远近之分,她不想嫁人就不嫁,你何必苦苦相逼,她留在西府里又不吃你一粒米,喝你一口茶,碍不了你的眼。”

贾瑜好笑道:“老太太,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初那姓孙的上门来,您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老祖宗代代相传下来的规矩,这句话怎么在大姑娘身上就不适用了?难不成,在您心里她和二姐姐也有远近之分,一个是嫡出,一个是

庶出?”

贾母哑口无言,薛姨妈等人纷纷从中劝和,王熙凤笑道:“二弟,瞧你这话说的,我们家里可从来都不分什么嫡庶,老少都是一样的,我们女儿家婚嫁自古以来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当时大老爷和大太太都同意了,老祖宗又能怎么办?这件事过去那么久了,你就别再提了。”

….

“要嫁都嫁,要不嫁都不嫁,请你不要再逼迫我,我意已决,便是一头撞死在这家里,我也不迈出这大门一步!”

“哦~大姑娘这是在威胁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