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刚喝完龙井,那边就写下一阙龙井的词,这份才情羞煞那些整日将读书人挂在嘴边的人。不过洪磊却担心这阙词一旦流传出去会对延平王的名声有碍,便低声问道:“王上!臣估计您这阙词会拔得头筹,一会那女子问起来,臣怎么回答?”
“就说你写的,到时候你去应付这个小娘子。”
“王上!这么好的词,臣哪敢占为己有,您还是化个名吧!”
郑经果断地摇头道:“你觉得让人知道我进青楼,会是什么后果吗?”
“能有什么后果,只要我们四人不说,没人知道是您。”
郑经无语了,这古人还真是实诚,要知道这阙词递上去,有可能能够跟‘回春楼’的花魁春风一度。
这种好事多少人抢破头都争不来,哪里还会往外推。可是洪磊的内心却想:这事我说什么也不能把好处占为己有,那延平王还不恨我一辈子。
最后还是郑经化名朱锦舍写上落款送到了芸娘的手中,芸娘已经看完了所有的诗词,大多都是类似于‘天上一笼统,地上黑窟窿’这样的打油诗,毫无文艺美感。
本来对今天的诗词已经不抱希望的芸娘拿到了郑经所写的一阙《临江仙》,打开大略的一看,上阙言辞平平,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可是再看下阙,最后一联‘只今乡土远,对此又思量’一下子就击中了芸娘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不禁喃喃自语:只今乡土远,对此又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