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偶尔的交流几句,谈谈球队,谈谈球员,也讨论下训练中一些技战术的发挥。
只是,已经有一会了,卢林突然间沉默了下来,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场内训练的那些人。
他的表情有些微妙,似乎是冥想,也似乎是陷入了某些回忆之中。
卢林确实有些回忆,身边鲁指导和李教练他们讨论的东西,他几乎是充耳不闻。
他看着现在的这支省队,既熟悉又模糊中带着陌生,这种感觉,不由的就让他想起了曾经那段岁月。
省队啊,感觉好遥远了似的。
他17岁走进了省队。他个人最巅峰,省队最鼎盛的时候是80年代,而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
有远大目标,有崇高理想,好像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不为过。
但事实的情况,他们最好的时候也只是进入了一次全锦赛的决赛圈,而就是在那次,他进入了国家队的视野。
可真正走到那个层面呢?
那个时代,是闽省男排国内独一档的时代。
因为教练和核心队员的原因,闽省球员占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应该说是大半壁。6个人的主力阵容,闽省占了4个。替补阵容又有三个,集训大名单之中,更是还有几个人在后备序列排着。
可以想到,那时候的闽省的风光有多盛。
闽省的地理位置具有优势,一年四季都能进行训练,又有良好的物资资源储备,不论是软件和硬件都是当年国内的独一档。
就连第一个国家排球集训地都建在了漳州。虽然说各种原因解释闽省有多么合适,但无可否认,很多东西都不可能那么单纯。
那时候的其他省份,包括现在很厉害的川省、浙省、苏省、沪市,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何况是徽省。
国家的扶持有限,能到徽省的更是寥寥无几,鲁指导和他们这些当年的球员拼过、争过,但收获实在有限。
上也上不去,国家资源也下不来多少,最后连自家省里,资源倾斜也是越来越艰难。
最后一段时间,他有些心灰意冷了,92年,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冲击的国家队大名单公布,他失落中心里一拧,选择了退役。他13年的省队运动员生涯划了个一个句号。
6年多时间过来,他没再看过省队任何一场比赛。
是逃避吗?还是因为感觉无力之后的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