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练的干脆,以及现在近乎“喋喋不休”的和他袒露心声,着实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回了。
不过,既然是这么说,想来事情应该会落实,那么,我也该尽可能做好我的一块。
似乎太跳了些?似乎连带着教练没少给他站台撑腰,是不是有点太麻烦了?
到了这里,卢林突然心里不由的多了些思绪。
刚从业余体校进入职业教练序列,连手续都才办下来没两个月。
可他提了多少意见,又冒了多少想法?现在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一些以往常规的成例。
虽然说,教练选人为了战术需要,决定权是谁,如何选好像是天经地义。但懂的都懂,哪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事,必然是要在某一个框架内的。
这还是地方队,往往一些教练的话语权比较重,比如鲁指导,他的想法就是鲁指导站台的。但肯定也免不了受一些束缚,也就是鲁指导干了几十年,算是根深蒂固,也曾经有过荣誉的。
换成是国家队,汪维嘉选人,如果是周安、陆中,除非人家确实不想打、不能打了。否则你能因为对方年龄大了,体力以及动力都不够了,不选?
有的是人来告诉你,不行!
同理,你想选的,也不一定就能成行。
因为,每一级的位置就那么多,多了他,可能就挤了他。
体育行业就像是金字塔一样,运动员以及运动队,就是一个个组成金字塔的砖石。
越往上,可以堆砌的砖石数字就越少,
卢林也不是想打破什么规则,他自问,至少现在他没这个能力去改变什么。
至于什么时候有能力?参照下袁指导的例子就知道了,他心里明白的很。
本心里,他只是想从低一些的地方,一点点的做些力所能及,或者稍微两可之间的事。
但事实情况,他到目前所出的心思,依然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归根结底还是鲁指导在帮衬着。
可似乎是太频繁了些了!
按部就班的熬熬资历,在这个过程里,或许能搞出点成绩,是不是更有底气一些。也好让鲁指导临老了,少费点心神。
李教练接下来的话,卢林都没怎么在意去听,他心里在做着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