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作者:寸人止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何况,热不热的,对于现在比赛的两家球队来说,也没有多少考虑的意义,也影响不到他们。

不但是天气,包括现在观众不时的嗡嗡声和掌声,也只是初一开始给了他们几分客观情绪的感染。到现在,也几乎都没有了。

此时的双方球队,都只是在想着面前的对手,想着已经过去的两局比赛和接下来的比赛。

或许,东山昌邑的要稍微再多想点,那就是想着,到底为什么。

是的,他们有和任伟奇一样的困惑,明明我们不弱,明明我们打的也可以,明明对方表现的也不强势,更甚于,明明比赛看起来就是势均力敌。

但是,为什么就是被直落两局呢,而且,还是以较大比分输的。

任伟奇有些没想明白,他是观众,虽然视野更好,但没有身处其中,感受终究不太强烈。

而身处其中的人才真正的感受到真切,真切到让他们有些苦恼甚至痛苦了。

有什么比不经意的,糊里糊涂的输还令人难受的。

东山昌邑的球员困惑、苦恼,而他们的教练呢,困惑倒没有多少,但苦恼却是一样的。

蓬蠡队有些颠覆了他对青年比赛的固有认识,如果给对方球员们都带上面具,他绝对不怀疑对方是一支有多少磨合经历的成熟成年队伍。

而且,应该还是那种成绩不错的队伍。

现在他苦恼着要如何安排接下来的比赛了。

很多人都说,东山的青年队战术太粗糙了,他承认,但他觉得,完全没毛病。

国内对于培养组织年轻球员、青年球队一直有两个声音。

一种声音比较小,那就是像很多国外的球队那样,从小锻炼球感、锻炼技术、锻炼意识。这样的体系,不管以后的发展如何,至少在青年层次的成绩已经注定的了。

不会太好!

而另一种呢,就是也练技术,也练意识,但优先级上,以技术和意识来配合身体,或者说,以强化身体为主导。这一类球队,靠着体质和勉强还行的技术,只要稍配合好,就能打出很不错的成绩。

这也是东山球队,他这个教练选择的方向。

或者说,他这个方向,也是国内大多球队的主流。

其实,不是他们不知道,孩童和少年时期是最容易涨球,意识最容易培养起来的时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